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時機迅速從廣州轉移到上海,在上海開始了新的壟斷鴉片貿易事業。但是,好景不再,19世紀70年代以後,其壟斷地位被沙遜洋行取代了。

沙遜洋行。沙遜洋行是英籍猶太人大衛·沙遜於1832年在英屬印度的孟買創立的。創立不久,適逢英國議會取消了東印度公司的鴉片壟斷經營權,沙遜洋行即在孟買一帶收購鴉片銷往中國。為了便於在中國銷售,沙遜洋行在香港開設了分行。上海開埠不久,1845年沙遜洋行即在上海設立了分行。

外國洋行之壟斷鴉片經營(2)

沙遜洋行創立之初,雖然擁有密邇鴉片產地、集中地孟買的優勢,但運輸能力不如怡和洋行,因此其經營能力不如怡和洋行,在上海的鴉片貿易中僅佔1/5的比重。

1864年,大衛·沙遜病故,洋行由其長子阿爾伯特·沙遜繼承,阿爾伯特·沙遜接受沙遜洋行後,將經營重點逐漸轉移到工商業上,減少以至於放棄了鴉片走私業務。1872年,大衛·沙遜的次子伊利亞斯·沙遜自立門戶,創辦了新沙遜洋行。新沙遜洋行繼承了鴉片貿易的衣缽,並在鴉片貿易中銳意經營,創新進取,採取了大量措施,發展業務。首先,新沙遜洋行大大降低了鴉片成本。在印度罌粟種植區,洋行派人深入農村,直接用低價購買“青苗”,既保證了鴉片的來源,又取得了高利貸收入,而且使其鴉片成本大大低於其他公司;其次,大力擴大業務範圍,在遠東各地設立分支機構,促銷鴉片。為了便於各個分支機構與總部之間的聯絡,交流情況和市場行情,沙遜洋行採用了電報技術,編制了電報密碼,加強了孟買、香港和上海三地之間的情報交流,以掌握好鴉片行情,獲得更大的利益;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點,使用了新式輪船投入鴉片運輸,併為此組織了一支船隊。新式輪船以煤為動力,具有航速快,載重量大的優點,遠遠先進于飛剪船。沙遜洋行以輪船運輸,到19世紀70年代,已控制了印度鴉片產量的70%,取代了怡和洋行,壟斷了鴉片經營。

哈同洋行。哈同洋行開設於1901年,時間較晚。創辦人是英籍猶太人歐恩·愛·哈同。此人1851年生於巴格達城,1874年來上海謀生,初入老沙遜洋行做職員,即參與鴉片的經營,1886年改任新沙遜洋行大班協理,有著二十餘年的鴉片買賣經歷,深得沙遜洋行經營鴉片的訣竅,對鴉片買賣得心應手,瞭如指掌。在這種情況下,哈同再也不願為沙遜打工,於是自立門戶,創辦了哈同洋行。哈同洋行業務發展很快,後來居上,成為鴉片業的新霸主。

為了壟斷鴉片煙的經營,牟取高額壟斷利潤,哈同洋行聯合沙遜洋行、新康洋行,成立了洋藥公所,改變了鴉片交易方法。以前,鴉片買賣價格通常由怡和、沙遜、合同等洋行公開掛牌定價,各土行、土店按牌價定購。洋藥公所成立後,由現貨交易改為期貨交易。交易辦法是由哈同和沙遜兩洋行在所內掛牌定價,出售期貨,各土行、土店要購買鴉片,必須先交定金預購期貨。因此,哈同、沙遜兩家洋行不但可以收取定金,週轉運用,還可以壟斷價格,攫取更高的利潤。

洋藥公所以各洋行的聯合體——信記洋行為主體,以新康洋行的老闆英籍猶太人愛德華·愛釋拉為主持人。其經營活動先從收購小同行及廣州、香港各地的存土入手,集中堆存於怡和和沙遜二洋行的倉庫中。不久,就採用壟斷手段,高抬售價。印土過去每箱售價二千餘元,在洋藥公所成立後每箱印土售價竟高達一萬元。哈同等外國洋行牟取了大量壟斷利潤。洋藥公所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清末第二次禁菸,洋藥公所才解散。

走私、販賣鴉片的高額利潤,使鴉片經營者、洋行積累了大量不義之財,造就了一個個鉅富。如怡和洋行的前身麥尼克洋行的經營者麥尼克,兩手空空地來到廣州,賣了16年鴉片,終於變成了一個富翁。返回英國後,購買了大片地產,又投資創辦對外貿易公司,成為英國金融界的巨頭。用鴉片貿易所掙得的邪惡的利潤,把一個窮光蛋變成了富裕的、上流社會的紳士。鴉片之功,不可謂不大。怡和洋行的查頓,本來是東印度公司的普通外科醫生,經營鴉片貿易後,以其“鐵頭老鼠”的機警狡詐,迅速致富。1838年回國,已是腰纏萬貫的百萬富翁;怡和洋行的邁地臣,同樣也賺取了大量不義之財。1841年回到英國。第二年,即買下了位於蘇格蘭西海岸的路易士島,並以鉅款將其闢為莊園。

沙遜洋行透過販賣鴉片致富以後,其長子阿爾伯特·沙遜將經營重點改在發展孟買工商業上,以至於有“印度工業的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