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成為馮教授的男子,雙手接過書冊,滿心疑竇,視線投上去時,看到封面上娟秀的《弟子規》三個小字。
抬頭看了董知府一眼,這才翻開第一頁,通篇只有千餘字,馮教授卻看的很慢,逐漸的,他的臉色也由平靜變的激動起來。
“董大人,這,這《弟子規》,究竟是何人所著?”馮教授抬頭看著董知府,神色震動,“這三字韻文,通俗易懂,宣揚的正是孝悌誠信,行仁守禮,實乃是啟蒙養正,教化子弟的絕佳之作!”
作為府學教授,一府學官之首,他的職責便是教化與訓導,說起來,他比起董知府,更要懂得這《弟子規》的意義。
“恭喜大人,有了這一篇《弟子規》,大人便不用再擔心教化之績了。”馮教授很快便想通了其中的關節,對董知府抱拳說道。
董知府面臨的難處他當然是懂得,如果將這一篇《弟子規》呈上去,這一年在教化上的不足就可以彌補了。
“聽說此文是一位本府一位秀才所作,本官倒是託了他的福啊!”董知府顯然心情不錯,再也不復之前的煩惱之色。
那王府的管事將此文送來的時候,已經告知過他,這《弟子規》並非那女先生所作,而是出自一名叫做李易的年輕人。
董知府當即便派人去查了那書生的底細,當然,最主要的還是要確認他是不是慶安府人士,若是別的地方早已有這《弟子規》出現,他豈不是白高興一場?
所幸那李易並未讓他失望,有秀才功名在身,正是他治下慶安府人士。
董知府已經將這個名字記在心中,若是他日後中了舉人,倒是可以對他照拂一二,向吏部舉薦舉薦,讓他補個實缺。
“還是大人教導有方。”馮教授很適時的拍了一個馬屁。
若是這《弟子規》能夠推行,到時候教化之功肯定還是要落到董知府頭上。
董知府卻像是想起了什麼,搖了搖頭說道:“只是那叫李易的秀才,卻有些不思進取,不將心思放在讀書上,早日考取舉人功名,竟在府城開起了店鋪,好好的讀書人不做做什麼商人,若不是讓人去查證過,本官還真不信這《弟子規》是他所著。”
“李易?”
那馮教授聞言一愣,有些疑惑的問道:“可是那《鵲橋仙》和《水調歌頭》的李易?”
“馮教授也知道此人?”董知府眉頭一挑,開口問道。
“下官知道的李易,是那寫出《鵲橋仙》和《水調歌頭》,詩才無雙,被老學政大人稱為“景國第一才子”的李易,不知與大人說的是不是同一人。”馮教授想了想說道。
“《水調歌頭》?中秋詩會上流出的那首詞?”董知府皺了皺眉,在他看來,詩詞不過是小道,於治國並無任何用處,都是他們當年玩剩下的,至於中秋詩會,他也只是走了個過場,並無太過關注,後來也只是從府中千金的口中聽說這《水調歌頭》的,至於這詞是何人所作,便不太清楚了。
“若是真如大人所說,此等不知進取的讀書人,也真該敲打敲打,若是能讓他迴歸正道,以後或許又是一位良才。”馮教授聞言,同樣皺眉說道。
作為一府教授,他平日裡做的最多的便是教誨和開導府學中的學子,不知有多少性子頑劣的學子,在他的教導之下走上正道。
“想不到恩師居然會對如此評價於他,本官對於此人倒是更加好奇了……”
董知府臉上浮現出饒有興趣的表情,撫了撫下顎的短鬚說道。
…………
這幾日,慶安府城的公子小姐們,對於那如意坊頗有微詞。
從幾日之前,這間店鋪就不再開始售賣如意露,只能憑藉之前的訂單取貨,讓許多沒有來得及購買的人心中後悔不已。
在如今的慶安府城,如意露顯然已經成為了引領時尚的潮流,千金小姐,才子文人們都爭相購買,忽然間停止銷售,在這些上流圈子裡面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然而,正當他們再也忍不住,打算去那如意坊中詢問緣由的時候,一夜之間,府城中忽然多出了數家售賣如意露的店鋪。
起初人們對此將信將疑,畢竟這些天來,售賣如意露的店鋪只有一家,據說有不少人想要購買那如意露的配方都遭到了拒絕,怎麼會忽然冒出來這麼多的店鋪?
當然,極少數人對此卻沒有任何懷疑,這些鋪子的背後可是寧王府,售賣的東西又怎麼可能有問題?
當然,大部分人的懷疑,也在親自去如意坊詢問之後,徹底打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