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才剛剛降臨這個世界不過十二個時辰,就已經被李軒誇到了天上去,什麼英才、俊傑,此類的詞語,層出不窮……
百官對此無可奈何,面露苦色者數不勝數。
陛下的心思,他們這些做臣子的,怎麼會猜不到?
然而,皇后好不容易誕下嫡子,沒有人會在這個時候提出異議。
第二道聖旨,是擴充國事院委員的名額,國事院成員,由原先的十五人,增加至二十人。
國事院是在數年之前,由長公主提議,成立的一個機構。
此機構成員,由兩位宰相,六部尚書,御史大夫,京兆尹,以及數位朝中重臣組成。
這其中,亦是有晉王李翰的名字。
但凡遇到難以決定之事,任何人不得專權,需由國事院成員共同討論研究決定,而後再上奏陛下或長公主。
陛下對於這項提議,沒有任何反對。
近幾年來,但凡國事院的決定,陛下和長公主罕有不透過者。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國事院的存在,使得陛下能夠心安理得的懶政,這讓百官不止一次的懷疑陛下的居心,但此舉與國的確有益,眾人對此,也的確提不出什麼異議。
國事院之成員,每個人都可以為宰相,從此之後,朝中官員,乃至於景國文人,無不以入國事院為目標……
冊立太子以及增加國事院成員的詔令,算得上兩件最重要的事情。
接下來,便是冗長,但偏偏是所有人都喜歡聽的官員述職。
在這兩個時辰之內,他們會知道景國在過去的一年裡,軍事,經濟,政治,人口,制度等各方面的變化。
景國每年都在進步,他們有了天罰,有了大炮,得以震懾諸國,國庫日益充盈,各種有益於百姓的新政不斷推出……
這都是他們在座的所有人努力一年的結果。
這些成績,會被寫在皇榜上,逐一張貼在宮牆,對景國百姓透明開放。
李易對於這些其實沒有多大的興趣。
他看著坐在上方的明珠,心裡想著,過些天走的時候,一定要提醒她把這身衣服帶上……
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還是那個景王
十年前,甚至五年之前,大殿上的每一位官員,都不會想到,有朝一日,他們能見識到如此的大朝會。
政治,經濟,人口,農事,商業……,幾乎是他們能想到的每一個方面,都在以一種喜人的速度蓬勃發展。
以前他們看不到景國的未來,是因為迷茫。
現在他們依然看不到景國的未來,是因為景國的發展之快,已經遠遠地超出了他們的想象範圍。
當然,大朝會給百官帶來的不僅有喜,還有憂。
尤其是在蜀州刺史陳沖上奏之後,朝堂之上,幾乎有一小半的人都變了臉色。
懷疑,震驚,難以置信,以及濃濃的懊悔。
這是蜀州刺史陳沖第一次參加大朝會。
無論是立於朝堂十數年數十年的老臣,還是近些年朝堂上的新晉官員,對於陳沖這一個名字,都不陌生。
曾經的陳國公府,是何等的顯赫,不說一手遮天,但在大街上扔塊磚都能砸著一位侯爵的京都,陳家,已然是位於最頂層的那幾個家族之一。
陳家曾經輝煌過,而後因為牽扯到崔家謀逆一事,一夕之間沒落,到後來,更是徹底的消失在京都。
有人知道他在景王的封地做了蜀州刺史,有人則是徹底的將他遺忘。
今日,這位京都曾經的風雲人物,再次走到了眾人的視線之前。
他帶來了幾個訊息。
在這五年間,蜀州的人口,已經正式的超越了京都,成為了景國第一人口大城。
蜀州去年的稅收,是整個景國稅收的兩成。
這倒是沒有超過,給他們留了一些顏面。
但那只是一個蜀州,蜀州的稅收是景國稅收的兩成,便說明蜀州一個州,已經抵得上景國十餘州。
但這,和他們沒有什麼關係。
因為早在五年之前,朝臣們一致商議,幾乎是迫不及待的將蜀州五十年的稅收權全都送給了景王,他們甚至將整個蜀州都送給了景王,當時還想著要不要再多送兩個……
當時他們想著,只要他能離開京都,怎麼都好。
五年之前,景國一個州,抵得上十餘個蜀州,五年之後,一個蜀州,抵得上景國尋常十餘州,翻了何止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