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次。在動用大型電動運輸機的情況下,每天的接納能力能夠過四百架次。
二十八日凌晨,運輸機群再次出動。
在運輸效率已經得到證明的情況下,空軍不再畏畏尾,把八十架大型電動運輸機的潛力全部揮來出來。
在凌晨的運輸中,八十架運輸機又送來了一萬二千名官兵與一萬五千噸物資。
當天的另外兩次運輸中,八十架運輸機全部滿載起飛,總共運送了四萬噸物資,並且在返程的時候運走了一批裝置。
要知道,這僅僅只是八十架運輸機。
如果關丹機場的規模再大一些,而且沒有部署其他飛機,以每天四百架次的效率動用大型電動運輸機,一天就能運送十萬噸物資。要知道,一個陸戰師一天的消耗也就五千噸,作戰消耗不會過五萬噸。
也就是說,只需要動用一百三十架大型電動運輸機,就能支援一個陸戰師作戰。
要在以往,至少需要動用四百架戰略運輸機,而且每天得飛三躺,才能達到同樣的運輸量。
更重要的是,如此大規模的空運,給空軍形成的負擔並不重。
當時,空軍只在海南島的機場部署了四套充電裝置,能在十五分鐘之內為八十架運輸機補充電能。毫無疑問,運輸機消耗的電能幾乎能夠忽略不計,而動用四百架普通運輸機飛一千二百架次的話,僅消耗的燃油就多達十萬噸,相當於整個運輸量了。就算不考慮十萬噸燃油的價值,也要考慮由此對後勤系統形成的負擔。要知道,向海南島運送十萬噸燃油,而且運到機場,肯定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能夠說,大規模戰略空運在這個時候現實出了巨大的戰爭潛力。
到十月三十日,運送到關丹的物資已經達到二十七萬噸,其中包括第三十預備陸戰師的半數主戰裝備。
按照這個度,再過三天,第三十預備陸戰師就將全部部署到位。
雖然走海運,也能在六天內送達,但是需要動用近二十艘大型運輸船,而且還得在港口耽擱一到兩天。
十一月二日,搭載著第三陸戰師的登陸艦隊到達關丹港。
因為第三陸戰師承擔了登陸任務,所以部隊沒有上岸,只是做了臨時休整,並且等待空軍部署到位。
當天,第三十預備陸戰師就從關丹出了。
雖然陸戰隊更重視預備部隊,在和平時期不但保留了師級參謀部,還保留了完整的指揮架構,即所有軍官都是現役軍人,並且儲存了全部主戰裝備,在戰時只需要從預備役軍人中徵召兵員就能成軍,而陸戰隊有特地的預備役名錄,大部分預備役軍人都是在過去五年之內退役的軍人,如此一來陸戰隊能夠做到在二十四小時之內組建預備部隊,在接下來的二十四小時之內讓部隊歸建,整個動員時間只有四十八小時,而陸軍做類似的動員,至少需要一個星期。但是在裝備上,陸戰隊的做法與陸軍一樣,即最先進的裝備提供給現役部隊,預備役的主戰裝備大多比較落後,有的以至早就該淘汰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因為在和平時期,陸戰隊不可能維持那麼多的先進裝備。
從編制上看,第三十預備陸戰師就是第三陸戰師的預備隊。如此一來,第三十預備陸戰師的主戰裝備就是第三陸戰師淘汰下來的,比如24式主戰坦克,而已經在第三陸戰師服役數年的地面戰平臺根本沒有提供給第三十預備陸戰師。
受此影響,龐躍龍先就得考慮後勤保障問題。
要知道,24式主戰坦克燒的是油,而不是用電池驅動。
當時,走在最前面的就是第三十預備陸戰師的工程部隊,他們的任務是在新山,即柔佛巴魯北面開闢一座能夠供大型電動運輸機起降的野戰機場,並且連上附近的公路與鐵路,在沿途建立補給站。
如果第三十預備陸戰師配備的是地面戰平臺,或者出動的是第三陸戰師,根本就沒有這些問題,因為從丹老通往新山的鐵路線就足以運送彈藥等消耗物資,不存在運送燃料等物資的問題。
第二十六章戰略空運
第二十六章戰略空運T!~!
..
第二十七章 戰略目的
第二十七章戰略目的
中國陸戰隊的行動度之快,不但讓新加坡當局極為震驚,也讓美軍將領大吃一驚。
事實上,早在二十三日,也就是龐躍龍向關丹與馬六甲派遣部隊之後,美國情報機構就出警報,中國陸戰隊很有可能在近期攻打新加坡。當時,參聯會、陸軍參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