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縣)人。當過朝散郎、沛王府修撰。明人輯有《王子安集》。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初唐四傑”,他們開啟了有唐一代詩格,尤其是為盛唐詩人開拓了一條比較寬的詩歌路子。王勃是四傑中最出色的一傑。他的詩自然質樸,且注入蒼勁、悲涼的情感。

在獄詠蟬並序

五言律詩

駱賓王

【題目】:

餘禁所禁垣西,是法廳事也,有古槐數株焉。雖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樹;而聽訟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陰,秋蟬疏引,發聲幽息,有切嘗聞,豈人心異於曩時,將蟲響悲於前聽?嗟乎,聲以動容,德以象賢。故潔其身也,稟君子達人之高行;蛻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靈姿。候時而來,順陰陽之數;應節為變,審藏用之機。有目斯開,不以道昏而昧其視;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喬樹之微風,韻姿天縱;飲高秋之墜露,清畏人知。僕失路艱虞,遭時徽'糹墨'。不哀傷而自怨,未搖落而先衰。聞蟪蛄之流聲,悟平反之已奏;見螳螂之抱影,怯危機之未安。

感而綴詩,貽諸知己。庶情沿物應,哀弱羽之飄零;道寄人知,憫餘聲之寂寞。非謂文墨,取代幽憂云爾。

西陸蟬聲唱,

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鬢影,

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

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

誰為表予心?

【註解】:

1。垣:矮牆。

2。“雖生意”兩句:東晉殷仲文,見大司馬桓溫府中老槐樹,嘆曰:“此樹婆娑,無復生意。”藉此自嘆其不得志。這裡即用其事。

3。“而聽訟”兩句:傳說周代召伯巡行,聽民間之訟而不煩勞百姓,就在甘棠(即棠梨)下斷案,後人因相戒不要損傷這樹。召伯,即召公。周代燕國始祖,因封邑在召(今陝西岐山西南)而得名。

4。曩(nang3)時:前時。

5。將:抑或。

6。徽'糹墨'(mo4):捆綁罪犯的繩索,這裡是被囚禁的意思。

7。綴詩:成詩。

8。西陸:指秋天。

9。南冠:楚冠,這裡是囚徒的意思。此處是作者自稱。用《左傳·成公九年》,楚鍾儀戴著南冠被囚於晉國軍府事。

10。玄鬢:指蟬的黑色翅膀,這裡比喻自己正當盛年。

11。白頭吟:樂府曲名,《樂府詩集》解題說是鮑照、張正見、虞世南諸作,皆自傷清直卻遭誣謗。兩句意謂,自己正當玄鬢之年,卻來默誦《白頭吟》那樣哀怨的詩句。

12。高潔:指蟬,此處以蟬自喻。

【賞析】:

唐高宗儀鳳三年(678)詩人遷任侍御史,因上疏論事,觸怒武后,被誣下獄,詩作於此時。這首詩借詠居高食潔的秋蟬因露重風高而難飛難鳴,暗喻自己忠直高潔卻橫遭誣陷、身陷囹圄而無人搭救,抒發了強烈的悲憤和不平。詩人以蟬的高潔、喻己的清廉。首聯借蟬聲起興,引起客思,由“南冠”切題。頷聯以“不堪”和“來對”的流水對,闡發物我之關係。頸聯運用比喻,以“露重”、“風多”喻世道汙濁環境惡劣。“飛難進”喻宦海浮沉難進。“響易沉”喻言論受壓。尾聯以蟬的高潔,喻己的品性,結句以設問點出冤獄未雪之恨。這是一首很好的詠物詩,在詠物詩中獨享盛名。借詠物寓抒情,滿腔忠憤,溢於言表。

駱賓王

(約619…?),婺州義烏(今浙江省義烏縣)人。光宅元年(684)徐敬業從揚州起兵討伐武則天,他代作《討武'“明”字下加“空”字'檄》,一時傳遍天下。《全唐詩》收其詩三卷。他的歌行慷慨悲壯、音節瀏亮、深婉纏綿、情韻悠長;五言古詩律詩蒼勁而精巧,既有魏晉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