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鸞輅還?
【註解】:
1。同去:即彤雲,指將雪之時天空的陰雲。
2。三關:即淤口關、益津關、瓦橋關。
3。鸞(luan2)輅(lu4):皇帝的車駕,代指徽、欽二帝。
【賞析】:
這是一首傷悼舊君之作。上片寫行進在大雪迷漫的鄱陽道上,聯想到被囚禁在漠北苦寒之地的徽、欽二帝,柔腸寸斷。下片傾訴內心不可抑制的亡國之恨。詞寫得慷慨悲壯,感情強烈,其忠君愛國之心顯露無遺。
周密
(1232…約1298),字公謹,號草窗、四水潛夫、弁陽老人等,濟南(今屬山東)人。前期作品主要是寄情山水,吟花詠月,多傷感語;後期作品主要是故國之思,黍離之情,多悲慨語。
*憶王孫*
李重元
萋萋芳草憶王孫,
柳外樓高空斷魂。
杜宇聲聲不忍聞。
欲黃昏,
雨打梨花深閉門。
【註解】:
杜宇:即杜鵑鳥,鳴於春末,鳴聲如“不如歸去”,其聲悲苦。
【賞析】:
此詞表現了古代婦女那種內向型的心態。首句是因春日見芳草萋萋而引起,次句是登樓望遠、猶不見伊人歸影的必然結果。末句尤比興深遠,言有盡而意無窮。
李重元
(生平不詳),宋宣和間人。南宋黃'上〃日〃下〃升〃'《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七錄其《憶王孫》(春、夏、秋、冬)詞四首,其中春詞最佳。
*臨江仙*
陳與義
憶昔午橋橋上飲,
坐中多是豪英。
長溝流月去無聲。
杏花疏影裡,
吹笛到天明。
二十餘年如一夢,
此身雖在堪驚。
閒登小閣看新晴。
西今多少事,
漁唱起三更。
【註解】:
1。午橋:即午橋莊,在今河南洛陽南。
2。豪英:此指文人雅士,作者的友人。
3。長溝流月:月光隨波流去,也比喻時光流逝。
4。堪驚:可驚。
5。看新晴:雨後初晴的月夜景色。
6。漁唱:漁歌。
7。三更:午夜。
【賞析】:
詞為撫今追昔之作。詞寫自己青年時豪情逸興,與流亡時思想生活形成鮮明對照。上片追憶往昔在洛陽時良朋聚集的豪情雅興。下片以“二十餘年如一夢”承上轉下,抒發感慨。在藝術表現上,憶舊寫的意氣豪爽,筆力奇放;抒情寫的蒼涼慷慨,思遠意長。
陳與義
(1090…1139),字去非,號簡齋。洛陽(今屬河南)人。官至參知政事。其詞與朱敦儒的風格相近,頗有清曠之氣。而作於南渡後的詞,在清曠中帶上了較多的悲愴。有《無住詞》《簡齋集》。
*賀新郎*
張元幹
曳杖危樓去。
鬥垂天、滄波萬頃,
月流煙渚。
掃盡浮雲風不定,
未放扁舟夜渡。
宿鼻鳴鼉鼓。
誰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夢揚州路。
倚高寒,愁生故國,
氣吞驕虜。
要斬樓蘭三尺劍。
遺恨琵琶舊語。
謾暗澀、銅華塵土。
喚取謫仙平章看。
過苕溪,尚許垂綸否?
【註解】:
1。鬥垂天:北斗星掛在天空中。
2。未放扁舟夜渡:謂船受風阻不開,以致不能晤面。
3。鼉(tuo2)鼓:鼉皮蒙的鼓。
4。十年一夢揚州路:謂往事如夢。
5。遺恨琵琶舊語:此借王昭君出塞和親故事,對南宋向金屈辱求和表示遺恨。
6。謾暗澀:白白地讓劍黯然失色。
7。銅華塵土::生銅鏽蒙塵棄用。
8。平章:評論。
9。苕(tiao2)溪:源出浙江天目山,流入太湖,為當時文人的遊賞之地。
10。垂綸:垂釣。
11。飛舉:乘風高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