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3…1110),字無咎,鉅野(今屬山東)人。受知於蘇軾。元豐二年舉進士第一。曾任秘書省正字、著作郎、知齊州。先後被貶多次,對仕途很是灰心,後退居故里,葺〃歸來園〃,自號歸來子。他是〃蘇門四學士〃之一。他的詞多追模東坡,不喜作豔語,而〃神姿高秀〃。詞集名《晃氏琴趣處篇》,六卷。為當時傑出作家。
*鹽角兒*
晁補之
開時似雪。謝時似雪。
花中奇絕。香非在蕊,
香非在萼,骨中香徹。
佔溪風,留溪月。
堪羞損、山桃如血。
直饒更、疏疏淡淡,
終有一般情別。
【註解】:
直饒:即使。
【賞析】:
這首是託物言志的詞。上片寫梅花色香,用重句而略更數字,兩聯似對非對,遣詞靈動。下片以山桃作比,更托出梅花高潔。詞人寄託了自己的志趣和情操。
*蘇幕遮*
周邦彥
燎沉香,消溽暑。
鳥雀呼晴,
侵曉窺簷語。
葉上初陽幹宿雨,
水面清圓,
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
家住吳門,
久作長安旅。
五月漁郎相憶否?
小楫輕舟,
夢入芙蓉浦。
【註解】:
1。燎:燒。
2。沉香:一名沉水,一種名貴的香料。
3。宿雨:昨夜的雨。
4。吳門:作者為錢塘人,此地古屬吳都,故稱之。
5。芙蓉浦:開著荷花的淺水湖。
【賞析】:
這是一首夏日思鄉之情。當時詞人周邦彥仕途坎坷,心鬱情傷,睹池中綠荷,逐念及故鄉的荷塘、舟輯。上片寫雨後初晴後初晴的仲夏景色,景物描寫由靜而動。末兩句寫荷葉亭亭玉立,迎風擺動的姿態如畫,清新淡雅,“舉”字的運用使全詞站立起來,王國維《人間詞話》評:“真能得荷之神理。”下片寫久居異鄉的思鄉情緒。全詞筆觸輕度、明快,確為佳作。
周邦彥
(1056…1121),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宋徽宗召為大晟府提舉(國家音樂機關主管官),是北宋末年一大詞家。他擅長寫景詠物,精工詞語,擅融化前人詩句入調,其詞在創作境界、運用典故等方面做到渾成,即情景渾融。善於在鋪敘基礎上進一步講求曲折、迴環、變化。詞語典雅,含蓄,因而博得上層文人的讚賞,被譽為詞壇泰斗。今傳《片玉集》,又名《清真詞》。
*蝶戀花*
周邦彥
月皎驚烏棲不定,
更漏將闌,
轆轤牽金井。
喚起兩岸清炯炯,
淚花落枕紅棉冷。
執手霜風吹鬢影,
去意徊徨,
別語愁難聽。
樓上闌干橫斗柄,
露寒人遠雞相應。
【註解】:
1。更漏:漏壺,古代計時器。
2。轆轤:井上拉吊桶用的滑車。
3。紅棉:木棉芯枕。木棉開紅花。
4。闌干:橫斜貌。
5。斗柄:即北斗星。
【賞析】:
這首詞是寫一對戀人秋天清晨離別時的難捨難分情態。上片寫情景:明月、驚烏、轆轤、雙眸、淚花,它們將悽惋之情懷,驚怯之意曲曲繪出。下片則寫分手之際兩人的彷徨難捨之情:臨別執手、徊徨不定、行人漸遠、登樓遙望、北斗闌干、雞聲四聲等,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雙方纏綿悽楚、依依惜別的心情。通篇佈局巧妙,筆法新穎,一筆兩面,詞的境界宛然在目。
*滿庭芳*
周邦彥
風老鶯雛,雨肥梅子,
午陰嘉樹清圓。
地卑山近,
衣潤費爐煙。
人靜烏鳶自樂,
小橋外、新綠濺濺。
憑欄久,黃蘆苦竹,
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
飄流瀚海,來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