罰!隨即,林將軍寫好了書信,通知都城方面,以便晗嫣能夠儘快的做好準備。
畢竟在大齊斬殺了大秦商人,於情於理大康上的面子都是過意不去的。以前大齊斬殺大康來使的事情不是沒有過,但都是大康的使者咄咄逼人,出於無奈的情況下,只能維護自己的尊嚴。而今,時局卻是有些不同了,大康和大秦結盟,已經是十分威武的事情,大齊竟然斬殺了他盟國的子民,如若不出手,這便會和大秦有些糾葛。
我大秦和你合作,我的子民在你大康和大齊的邊界處被斬殺,你不替我討回公道,這還是一個做盟友的本份麼?
不多久,大秦子民被大齊斬殺的事情已經迅速的傳及到了大康都城泛京、大秦方面也收到了訊息。
此時,正是大康朝會。恰巧是文武百官群臣早朝。
李應龍收到這樣的訊息是勃然大怒,現在我大康正強盛到了極致,本不招惹於你,沒想到你反而來欺負到我的頭上來了。老虎不發威,你當真的以為我是病貓麼?
李應龍的想法其實很是簡單,前段時間不是因為李應虎割據了趙國土地麼,現在是擁兵自重,自立為帝,所以李應龍先想要把李應虎的事情給解決了,把趙國這塊兵家必爭之地給搶奪過來,再一步一步的考慮對付大齊或者燕國。
孰料,李應龍的算盤還沒有打穩,大齊就已經欺到了頭上。令李應龍盛怒,不顧什麼帝王形象,大罵道:“李蛋兒和楚晗嫣欺我太甚!早知今日,當初在燕國的時候,我就應該揭發他的身份,讓雲霸天好好的對付他。”
張靖倫已經漠然了,李應龍容易發怒已經不是什麼稀罕的事情了。他知道,現在他雖然貴為丞相,說什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只不過是虛名罷了。現在,李應龍真正倚重的還是陳子涵。
而陳子涵倒是沒有像李應龍這麼的怒火沖天,反而很是平靜。對於他來說,這是一個機會,一個絕妙的機會。對大齊宣戰,且不說勝率有多少,對於他來說還是有絕大好處的。朝中,現在王文遠被自己所害,而白肅又追隨著李應虎的腳步。試問,現在朝中還能有誰擔當得起攻擊大齊的擔子?
齊國武將甚多,左遷、唐傲、林榮國、楚晗嫣這些都是一等一的將領。沙場上更是馳騁無敵,現在大康,除了自己,誰還能有這樣的本事?憑張靖倫那個老不死的?
“陛下息怒,微臣以為這是一個大好的時機。大齊現在發展正在勢頭上,我們不能再讓大齊這樣的發展下去了。現在對於我們來說,大齊已經是一個隱患了,一個燕國、一個大齊,都是我們阻礙向中原推進的絆腳石。如若再讓大齊坐大的話,恐怕再不這麼好收拾局面了。”陳子涵說完之後,微微一笑的揚起了一個笑容,說不出的陰險狡詐。
朝內主戰派的人倒也不是沒有,至少兵部尚書和陳子涵的意見是一致的,“陛下,微臣深深認同右丞相的觀點。”
張靖倫卻反對了,陳子涵到大康不到半年的時間,就已經把大康搞得是烏煙瘴氣了。“陳子涵,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現在我們內亂都沒有解決,又怎麼能夠隨隨便便的對外發兵?那樣,只會讓大齊和李應虎更加的團結起來。對我們,是極其不利的!”
“張丞相此言差矣,現在的局面和以往都有所不同。我們現在和大秦結盟著,大秦的軍士各個都是驍勇善戰之輩,豈是大齊那些病貓所能夠比擬的?有時,我們花費一次的力氣就能把兩個主要的敵人給剷除了,這樣不正是一件大好的事情麼?
你想想看,大齊和李應虎團結在一起又能如何?那樣,只不過是讓我們迅速解決他們而已。”陳子涵詭辯著。
“好,陳丞相,那你說說,朝中誰人可以擔此重任?”李應龍也覺得陳子涵現在說的話十分的有道理,很對!是的,大齊和李應虎結盟了又能怎麼樣?這樣還好些,兩個主要的敵人糾集在一起,倒也不用四處的去找尋他們了,省得麻煩了。
“微臣不才,斗膽向陛下請旨,賜臣三十萬精兵,保教來年開春,定讓大齊國破家亡。”陳子涵誇下海口說道,他心裡很是明白,要攻破大齊恐怕半年之內是決然做不到的。攻城拔寨,恐怕沒有個三年五年的功夫,大齊還不會走到那一步國破城亡的局面。
但是陳子涵為什麼要這麼對李應龍說呢?答案很是簡單,不給李應龍看到一點曙光,他有怎麼會輕易的答應自己率領三十萬的精兵呢?三十萬的精兵,這是陳子涵的籌碼,是陳子涵搶奪李應龍寶座的重要籌碼。在這樣一個大好的時機,不找李應龍要點兵力,那就太可惜了。
“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