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到如此地步,這突然的轉變,定然是蘭貴妃那個女人又說了些什麼了。
鄭愈掩下了眼底的情緒,道:“父皇記得上次工部編撰的農事作物錄和農災錄嗎?那些都是蘭氏在兒臣出征西北之際,閒來無事和工部的農務司一同編撰的。她素喜農耕之事,這些時日她翻看典籍和各地的地方誌,作物志,發現各地農事工具,耕種方法習慣皆有不同,便打算靜心好好編修這方面的資料,以供各地百姓翻閱,或有助改進偏遠荒蠻地方農耕亦是不定。”
承熙帝定定看著鄭愈。
一時之間心頭千萬種滋味湧來,鄭愈此話,是真是假都好,都不會讓他對蘭妱有半點改觀。
相反,真也好,假也罷,都更是加劇了他決不能再容蘭妱存活於世之心。
因為剛剛鄭愈那番話,讓他覺得,鄭愈是在為蘭氏封后鋪路。
可是在這一刻,他還真是再開不了口,直接跟鄭愈說要賜死蘭妱。他要以什麼理由賜死蘭氏,他唯一孫子的生母,他兒子唯一的女人?
***
鄭愈離開之後,承熙帝閉了眼睛躺在了床榻上良久,就在大總管太監鍾銓以為他是否已經入睡之際,卻突然聽到他沉沉道:“鍾銓,你說朕是不是要命不久矣了?”
鍾銓的冷汗一下子就冒了出來。
他帶了些惶恐和哽咽之聲道:“陛下,太醫說過了,陛下您就是太過憂神多慮,這才積勞成疾,只要陛下您能夠放寬心好好靜養,定是能夠很快就會好起來的。”
承熙帝冷笑,蒼老道:“靜養?鍾銓,你都看見了,朕要如何靜養?朕尚在病床上,成祥和成禎就一個接一個的過來跟朕哭求,請朕容他們去就藩,成祥還求朕讓他帶他母妃和雲寧一起就藩,在他眼裡,他母妃是被人害的,朕護不住他們,就是雲寧他也怕朕都護不住了。”
這話,鍾銓委實不好接,也不敢接。
皇帝明的是在表達對三皇子和淮王殿下的不滿,實際上卻是在說太子殿下容不下三皇子殿下和淮王殿下?
他跟了承熙帝幾十年,近幾年來,皇帝的性情也越來越多疑和陰晴不定了。
不,是這幾個月來,他總覺得皇帝的脾氣好像越來越大了,以前的皇帝,雖多疑但卻隱忍,心中自有乾坤,但現在他卻覺得,皇帝很多時候好像控制不住自己似的,而且想法越來越偏執了。
以前,他可從未表達過對太子殿下不滿過。
鍾銓心中正驚疑不定之時,就聽到承熙帝用極低的聲音,近乎低喃道,“鍾銓,你說,朕是不是錯了,朕一手扶大了他,扶著他坐在了儲君的位置,然而,他雖文能治國武能□□,但性格卻實在太過獨斷□□,又好武急進,性情暴戾,無明君該有的仁義和寬懷之心,後院又只獨寵一女,朕尚在之時他已如此的不收斂,朕若不在,只怕這大周怕是再不得安寧了。”
或者亦不知將迎來怎樣的腥風血雨。
他腦中閃過幾個兒子滿身血跡的倒在血泊之中絕望悽慘的模樣,一時又是一陣的頭痛欲裂。
第71章
承熙二十二年二月; 鄭愈的師兄原西北大將周原被提為掌管西北和西坪五都司的後軍都督府正一品右都督。
三月初周原攜家眷其夫人林氏以及三子入京。
依著大周的例律,正二品以上地方武將的嫡子八歲之後都是必須留在京中和皇子皇孫一同入讀皇家書院的。此例在前朝就有; 開國之後本朝武將亦並不抵制,因為他們都是地方大將,曾經或還都是皇帝的心腹大將,深知皇帝的信任尤為重要,所有嫡子留在京中; 雖有為人質之嫌; 但能同皇子皇孫一同入讀皇家書院; 有幸者或還能成為太子伴讀; 這對家族和下一代的前途都是猶為重要的,所以本朝此例便仍是保留了下來。
周原長子周武擇已經九歲; 舊年便已住在了京中外祖家; 次子周武安七歲; 幼子周武軒三歲; 下一年次子也要留在京中,周原和妻子林氏商議之後; 便借回京面聖之際一同回京; 除了看看長子之外,林氏卻是打算暫時不再跟丈夫回西北了; 而是在京中住上一段時間,直到看長子和次子都適應了京中生活再說。
他們在行到半路之時又遇到了從北疆入京準備投奔鄭愈的崔老夫人和崔二姑娘,鄭愈亡妻的祖母和繼妹。
彼時崔二姑娘還差點被人“強搶民女”,周家遇上; 正好救下了崔二姑娘。
崔姑娘的父親崔將軍崔鴻暢也是周原的舊識,崔將軍已逝,崔家落魄,況且崔家和鄭愈又有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