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說是更無一點人脈,無武力擁其重,前途堪憂!居正在外,朝內爭鬥自由得他,就算太子沒有正式登基,可也沒有人敢真的動他一根汗毛!況且,居正在外也可以聯絡如諸位一樣的忠臣良將。”
對於我這番話,戚繼光四人倒沒絲毫驚訝之色,顯然幾人心中早就有了計較,張居正來此,加上一些前因後果,再不知道倒叫人奇怪了。而惟獨沒有讓他們想到的恐怕便是我這個被張居正稱為老師的年輕人會將話說得如此明瞭,將其心思說得如此透徹:張居正上臺,他們自然也少不了功勞。
但是這樣的權利鬥爭誰也不能完全保證,四人一下沉吟起來。
“我大明如今內憂外患,這等朝內爭鬥委實”長嘆一聲,戚繼光四人都不約而同的搖了搖頭。
“內憂還只要以雷霆手段便可解決,倒是這外患之中,倭賊侵擾東南一帶最為嚴重。”我緩緩道。
譚綸道:“東南一帶富足,為我大明銀糧根本,倭患久而為之的確影響我大明國根本,輕說是擾民,重則使民生國計堪憂。”
“其實說來,這倭患由來非為他人,乃是在大明國本身。”我亦隨著幾人點頭,接著道。
“倭患之來如何會是大明國本身?”一聽我這話,幾人都有些驚訝,俞大猷道,倒是戚繼光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倭賊生性殘忍,侵略成性,由他滋擾我大明便可見一斑,他們流浪海上,居無定所,這原因如何會在我大明?”譚綸奇怪的問道。
“倭賊並非流浪海上之人。”我搖了搖頭,道,“他們是來自與大明不遠的東瀛島,要來到我大明的地方需要橫渡海域,島四周環海是以島上民眾無一不精通水性,而在我大明來說,自太祖定下禁海的規矩,我大明海線延邊數千裡卻是不設防,近海地域無守備力量,海上無抗衡軍隊!這才讓其在我陸上滋擾掠奪、無惡不做!”
戚繼光頓了頓神,遲疑道:“是說導致這倭患乃是我大明無海軍、海備、海防?”
我重重一點頭,道:“確是如此,若大明有海軍巡弋,倭賊何敢上岸如此猖狂?憑我大明軍力國力,當可將其狙擊於海上,海上無軍等若將咽喉交於敵手,門前被封。”
“倘若大明四面環山,未有臨海倒也罷了,可偏偏大明海線漫長,太祖雖有禁但永樂帝卻認識到無海難以成國,是以才有三寶太監七下西洋。可不曾想,我大明人才濟濟卻無一人敢對此聲令言之!”
雖然幾人都是名將良臣,但對我這麼說大明祖制他們也禁受不住,微微變了臉色。
“古書曾有聞,東海之濱有島扶桑,傳聞當年徐福帶五百童男童女流落其上,是才有今日東瀛。”譚綸悠悠嘆了一句,“按說,這東瀛島上的民眾與我華夏一族倒是一脈相承,地域不同,也算是一衣帶水”
我長笑起來,道:“一脈相承,一衣帶水?這可未必見!”冷笑兩聲,我又道:“東瀛人來源不可考,說這樣的話倒是我們一廂情願罷了!”
譚綸皺了皺眉,道:“東瀛與我華夏有千年交往歷史,說我等一廂情願也非完全吧?”
“東瀛人可從沒有說過與我華夏人一脈相承,一衣帶水!即便千年前至今有來往,放到今日也非被他們記得。東瀛島小,大名眾多,彼此掙扎外擴,我華夏大地自是首選,若還是固步自守,遲早會有一天會慘遭屠戮!”
“東瀛一島之地,民眾再多也過萬萬,何以能侵佔我華夏大地?”微微一哼,劉顯曬道。
“此言差矣。”我大力搖頭,“東瀛雖是一島之地,但民眾大多性格堅忍,而我華夏大地人民眾卻一直沉浸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中,生活安逸,耽於享樂且得過且過!太祖禁海之意何在,無非是認為大明幅員遼闊,物博人多,且陸戰之軍舉世無敵就好比這杯茶,”說著,我端起茶,揭開茶蓋,“所見只在這茶杯內,而茶杯大,這外面未知的世界便更大!”
不僅戚繼光四人,就算是張居正也被我這段話說得臉色大變,呼吸粗重。他嚥了咽口水,驚疑的望著我道:“老師,您這話是不是有點危言聳聽?”
“危言聳聽?”我嘆氣再次搖頭,“我只怕說得還不夠真切,東瀛倭賊殘忍好殺,行過之處,百里無人煙!東南一帶受此禍害還少嗎?”
一想到眼前的事實,幾人都沉默不言。
一衣帶水,這話也許永遠只是自欺欺人而已!
“無論是不是一衣帶水,終叫倭賊不再踏上我華夏大地半步!”沉默良久,戚繼光眼神一振,重重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