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聽說過一個傳聞。在庚子年被亂兵打劫的奕劻對於銀子痴迷到病態的地步,但那時他還未得志,收個幾千兩銀子已經很讓他高興了,但袁世凱主政直隸後,派他的心腹幕僚楊士琦(楊士驤之弟)一下子給了奕劻十萬兩白銀的一張銀票。當奕劻看清銀票的數額時,大吃一驚,“這如何使得?”
但楊士琦很會說話。他說,袁大人知道王爺是常進宮伺候老佛爺的,左右的太監們很難對付,一定會向王爺討賞,這也是一筆可觀的費用。這筆錢就當是給王爺零用,以後還得特別報效。
於是,奕劻在龍謙之外,又多了袁世凱這個大金主。奕劻倒是那種收了錢便替人辦事的主,以後大凡龍謙和袁世凱有所相求,必定全力以赴,出賣的自然是滿族貴族集團的利益。而在袁世凱和龍謙之間,奕劻採取了不偏不倚的態度,互不相幫,凡是袁世凱擠兌第五鎮的建議,奕劻都會壓下來——他是滿清1903年成立的中央練兵處的首席大臣,有這個權。倒是龍謙,從來不說袁世凱的壞話,也不提損害袁世凱的利益的事情,似乎滿足於在山東做他的山大王了,最多隻是打聽下朝廷的人事變更和政策走向,而孝敬卻從來不缺,使得奕劻感到欠了龍謙更多。
這個時候的袁世凱雖然受到目光盯住了北洋新軍軍權鐵良等的擠兌,但政治上仍然極具進取心。立憲風聲漸緊,他從觀望派一下子轉為堅定的立憲派,基於以下的考慮,第一是慈禧畢竟已是風燭殘年,萬一哪天突然跌倒,光緒重新掌權,就憑戊戌年的過節,即便能保住腦袋,官職是肯定要丟了。而清廷一旦立憲,皇帝將被剝奪實權,自己自然無事。不過,這種說法不過是局外人的議論,袁世凱自己肯定不會說,察其究竟,作為晚晴最出色的的政治家,袁世凱絕不會將自己的腦袋和前程寄予立憲上,合理的解釋是立憲會給袁世凱帶來更大的實惠。這種推測更接近於實際。
立憲後會設立內閣以行使行政大權,按照當時的情況,內閣總理多半是滿人出任,而奕劻以其爵位和資歷,擔任總理大臣的可能性很大,而憑著袁世凱這些年在奕劻身上的投入,謀一個副總理不是過分的要求,以之前在中央練兵處的情況,奕劻仍然會成為擺設,內閣的實權將落在袁世凱手中。
雄心勃勃投入官制改革的袁世凱大刀闊斧,很快就拿出了具體的方案:撤銷軍機處,吏部,禮部,翰林院,都察院,宗人府;合併工部和商部為農工商部;改戶部為度支部,刑部為法部;分兵部為陸軍部和海軍部;增設資政院、審計院、交通部、留學部。同時設責任內閣,設總理大臣一人,奕劻出任,左右副總理大臣各一人,自己居其一。
弔詭的是,方案尚未正式上報便洩露了出去,立即遭到了激烈的反對。
首先反對的是軍機處。大小軍機們簡直出離憤怒了!軍機處是什麼?自雍正皇帝設立軍機處,就是皇權運作的最高行政機構!如今袁世凱竟然要撤銷軍機處,簡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韙!
其次皇親國戚們也激烈反對。袁世凱的方案是將皇族排擠出國家的決策和執行之外!難怪有人說他是活曹操。這不是竊取大清天下的預演嗎?擔任戶部尚書的鐵良想,即使自己出任副總理大臣,也將交出目前掌控的兵部和財權。
關鍵的人物登場了,他就是軍機大臣瞿鴻禨。瞿鴻禨並不反對官制改革,他反對的是奕劻和袁世凱。瞿鴻禨的辦法是覲見慈禧,他找了個機會單獨面奏,對慈禧說,袁世凱的方案是改軍機處為內閣,表面上看起來區別不大,實際情況卻是天壤之別。軍機處的運作方式是做出決定後要先請示太后同意後方可實施。而內閣成立後是先實施再奏報——不過是備案而已。所以。如果依據袁世凱的方案搞。太后您老人家從此不必為軍國大事操心了!
瞿鴻禨成功地激怒了慈禧。立命瞿鴻禨擬旨,宣佈官制改革的無不議原則:軍機處事不議,八旗事不議,內務府事不議。翰林院事不議。宦官事不議。
袁世凱吃了一悶棍。被迫改自己擬定的方案。
就在官制改革紛紛擾擾之時,另一件大事又吸引了國人的眼光。
1906年8月底,朝廷批准了鐵良等人的建議。擬以新建陸軍在彰德舉行秋操大典。讓朝中那些不諳世事的王公大臣見識下新軍的赫赫軍威。
為了檢閱新建陸軍的成果,尚未裁撤的兵部決定在1906年秋在河南彰德舉行一次規模空前的新軍會操,增加了對抗演練的內容,完全具備軍事演習的基本內涵了。
擬定出席秋操的新軍分為南北兩支進行對抗演練,北軍由段祺瑞的第三鎮主力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