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0部分

非正式的場合說過這樣的話,對於俄國,唯一過剩的就是人。土地的被佔也不是問題,俄國的領土龐大到一個驚人的地步。再說了,只要贏得這場戰爭,那些被德國人佔領的土地還不是乖乖地回到帝國的懷抱?但物資的短缺就不能不正視了,到了1916年春,俄軍的物資短缺達到一個異常嚴重的地步,不僅軍械短缺嚴重,而且所有軍用品都出了問題,加上管理混亂的惡果進一步體現,常常出現甲部隊急缺的物資卻發給了乙部隊的現象。

由於開戰以來極為嚴重的傷亡,導致大批熟練的工人被徵入伍,進一步惡化了生產形勢,大批工廠因缺人或缺原料而開工不足,進一步加劇了前線軍用物資的短缺。

僅僅兩年不到的時光,俄國已經呈現出崩潰的跡象了。

俄國是決不能崩潰的。英法決不允許俄國崩潰。

不讓俄國崩潰只能為其輸血。但自土耳其加入德奧陣營,從地中海方向援助俄國的水道斷絕,英國只能走北冰洋兇險莫測的航線向俄國送去其急需的物資。進入1916年,這種援助正陷入難以為繼的境地。一方面是英國自身的問題,法國戰線想一個無底洞在消耗著大英帝國的血肉。另一方面則是德國潛艇的肆虐,光是1912年2月份,英國被德國潛艇擊沉的商船噸位就高達60萬噸!德國人似乎找到了令英國快速失敗的路子了,我的公海艦隊是打不贏你的大艦隊,但我的潛艇卻可以不斷為你放血。英國這樣一個島國如果失去了殖民地物資的輸入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在歐戰中越來越承擔主導地位的英國迫切需要改變局勢,尋找新的外援。

現在俄國感到了中國的威脅,已經查明,駐紮在滿洲及外蒙的華軍部隊令俄國越來越不安。現在的情況是加強西線力量變得不現實,因為遠東方面一直要求充實其兵力來防備中國倒向德奧後對俄國遠東地區的攻擊。中國人在對日戰爭中展現了其能力,當年日本狠狠教訓了俄國,現在卻慘敗給了中國。這樣一種邏輯關係令俄國深感不安。所以,俄國拒絕了英法提出的對德奧施加壓力的要求,轉而考慮起了遠東的安全問題。

英國似乎找到了一條取勝的捷徑,那就是將財大氣粗的美國拉進戰爭來。美國政府已經對德國在戰爭中施放毒氣屠殺平民的行徑越來越反感(這要歸功於英國成功的宣傳),威爾遜政府已經有加入協約一方的衝動。但美國國內反戰情緒依舊濃厚,歐戰的血腥殘暴和出乎所有人預料的巨大傷亡嚇壞了美國人,任何參加歐戰的聲音都遭到了猛烈抨擊。美國民眾希望政府出面調停結束歐洲的流血而不是加入戰爭以戰止戰。威爾遜必須找到加入歐戰的充分理由說服民眾,否則就什麼也不能做。而1916年這個年份比較特殊,是美國的大選年,威爾遜打出了終止歐戰的口號謀求連任,這個時候是不能考慮參戰的。

美國人對英國人提到了中國。雖然中國也是換屆年,但中國那位“**者”似乎不存在連任的任何危機,除非他決心放棄權力。根據美國人的瞭解,認為中國並未決定加入德奧一方,他們在待價而沽,只要協約一方開出足以打動中國的條件,中國完全可能放棄與德國的傳統友誼站到協約一方。中國不是日本,中國可以提供對協約實實在在的支援,或者調集30個或者更多的師海運西歐,或者沿著西伯利亞鐵路線向俄國提供援軍。即便中國人像狡猾的日本人一樣不提供部隊,至少可以讓俄國感到安心不再擔心遠東的安危。在豪斯特使回國後,美國加強了對英法兩國的勸說,力圖使英法俄三國滿足中國的條件,將中國拉入協約陣營。

中國人提了些什麼?關稅自主?殖民地問題?治外法權?這些東西有那麼重要嗎?必須承認一個事實,中國不是十年前了,中**隊已經證明了他們有資格提出主權方面的要求了。好在他們並未提出令英俄不能接受的條件嘛。問題要從兩方面去看,如果中國加入德奧呢?會是一種什麼景象?

美國人說服了英國。更因為西歐戰場日益惡化的形勢,使得英法俄在中國問題上終於取得了一致。這個過程是艱難的,俄國和法國的困難更大,他們迫切希望得到新的援助。其實阻礙在於英國,英國總是對中國的崛起感到不安。不過,兩害相權取其輕,答應中國的某些條件總比在遠東新增一個敵對大國要划算的多。終於,英國人在四月初派出了特使前往中國,代表協約國與中國進行談判,無論如何要將中國拉入自己一方,從而解開這個死結。

英國特使史密斯是4月20號秘密抵達北京的,他肩負極其著重要的使命,無論如何也要說服中國結束中立。

嚴玉龍少校所在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