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曾跟著劉豫才和周花南搞過流動作戰,對那種作戰方式有幾分懷念。
王明遠、封國柱及宋晉國主張收復鄭家莊根據地。尤其是宋晉國,力主乘勝西進,將佔據鄭家莊一帶的官軍趕出去。現在蒙山軍也算有了家業,糧食衣服,傷兵病號,全需要措置,沒有自己的老窩,簡直寸步難行。這個主張,得到了參加會議的陳超、蕭觀魚的贊同。
寧時俊則指出,蒙山軍經此一戰,部隊傷筋動骨,實際上已經不能打了!即使有槍彈補充,不管是南下沂州,還是打回鄭家莊,再未進行一次長時間的休整前時不合適的。鑑於馮國璋所部仍佔據鄭家莊,強攻有著高大寨牆的鄭家莊不是上策,寧時俊主張以元莊為中心建立新的根據地。
寧時俊舉出的一連串數字將軍官們的熱情給打滅了,十幾個連隊的情況都差不多,此戰損失了一大批老兵,再打確實很困難。
陳超聽得皺眉,他和蕭觀魚對視,如果蒙山軍放棄鄭家莊根據地,自己該怎麼辦?
最後當然要龍謙來拍板。蒙山軍高層已經適應了這種議事方式了。
“大家都談得很好。”龍謙慢條斯理地說,“這一仗帶來的變化,不僅是軍事上的,更多是政治上的。以後我們這些人,都要學會站在政治的角度看問題。”
chun節過後,政治這個詞總掛在龍謙嘴邊,政治究竟是什麼,連寧時俊和陳超也只是略知其意,不能準確描述,更遑論下面一幫老粗了。
“政治是什麼,我想大家都不太清楚。今天有時間,我就多談幾句。我看馮侖有些心不在焉,是不是擔心留在根據地的馮國璋曹錕會殺過來呀?可以肯定地告訴你,他們不會過來了。當他們獲知東線的結局,第一時間就是自保。現在,說不準已經開始退兵了。我們可以從容地休息一天,明天,派出騎兵連前出偵察。”
馮侖並不是擔心馮國璋的動作。仗如何打,是龍謙他們的事。他在想陣亡的畢子龍,活生生的朋友,說沒就沒了。儘管乾的就是亡命的勾當,自己這條命,說不得下一仗就丟掉了。但好朋友的死,還是給他心中留下了創傷,人也變得有些恍惚。
“政治這個東西,現在的情況下,老百姓,包括普通計程車兵們,是不涉及政治的。政治是上位者考慮的東西,無論是軍隊的領導,還是地方的領導,不懂政治,就不是一個合格的領導。以軍隊而言,如果只考慮打仗,註定是要失敗的。大家知道李闖王吧?辛苦搞了十幾年,終於打進了beijing城,坐上金鑾殿了。但不足一個月,就被滿清韃子聯合吳三桂那個大漢jian趕出了beijing。再勉強支撐了一年,這位差不多打下江山的義軍領袖就被一幫地主武裝,就像鄭經的鄉兵隊,殺死在湖北九宮山,結束了他轟轟烈烈的一生。為什麼會這樣呢?陳先生,你給大夥兒說說?”
陳超咳嗽一聲,“這件事,嗯,李闖進了beijing,只顧著拷掠京官貴族,收繳所謂的贓款,忽視了駐守山海關的吳三桂。吳三桂手下有關寧鐵騎,很厲害的一支兵。而他手下的大將劉宗敏,又搶了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抓了吳三桂的父親吳襄,於是激怒了吳三桂。當李闖派遣大將唐通前往山海關接收關防時,吳三桂就反了,兩軍正在激戰,滿清八旗突然出現,李闖的軍隊於是大敗,李闖匆匆在武英殿登基,第二天就撤出了京城。”
龍謙哈哈一笑,“看看,這就是讀書的好處了。你們看,陳先生幾句話,就講清楚了一件大事件。我認為,李自成不是敗於軍事,而是敗於政治。一支軍隊,如果沒有高明的政治策略,軍事上註定會失敗的。所以,西洋有部兵書叫《戰爭論》,開篇就講,戰爭是政治的繼續。接著李自成的話題,他率幾十萬軍隊進beijing,逼死了崇禎皇帝,似乎天下已是他的了。但他沒有注意到,整個南方,還是明朝的統治。而北方,也就是今天的東北,已經崛起一支強大的異族武裝,那就是滿洲八旗軍。明朝如果不是被滿洲八旗牽制住了陸軍主力,李自成、張獻忠這些所謂的義軍,早就被明軍剿滅了。當李自成未進beijing,崇禎還行使著大明皇帝的權力,滿洲韃子實際上是李自成的盟軍,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敵人——大明王朝。但現在大明的zhongyangzhengfu被消滅了,李自成與滿洲軍已經成為了敵人,滿洲軍的目標就是滅亡大明嘛。哪裡會容忍李自成佔據beijing,建立所謂的大順朝廷呢?李自成沒有高度重視這點,看不到山海關明軍的重要xing,是他失敗的第一步。
“李自成對待大明京官的政策更是失敗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