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惺惺地按公爵禮儀安葬他。
三是才華橫溢。“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眾,人必非之”。對有才能的人,宇文護個是尊重他們,向他們學習唐甄(1630—1704)清初思想家。初名大陶,字鑄萬,號,並設法趕超他們,而是加倍嫉妒百般刁難。賀若敦,北周一員善戰勇將《周書》記載他“以英烈知名”,然而碰上容不得別人超過自己的字文護,竟成了他招致殺身之禍的緣由。宇文護頭腦中愚民思想嚴重,他希望手下的人四肢發達,頭腦簡單,誰的才能也不能超過他,祝賀若敦為眼中釘、肉中刺,“忌而害之”。可憐,年僅四十五歲的一代名將,就這樣含恨九泉。
四是使他尷尬。在大眾場合置他於尷尬境地,使他感到丟人現眼的人,宇文護耿耿於懷,必加倍報復甚至加以殺害。一次,竇熾與宇文護隨同守文泰在渭河北岸打獵,受令分別射兔,竇熾射中十七隻,宇文護只射中土十一隻,被竇熾壓倒。死要面子且處處表現自己才能的宇文護感到非常難堪,對竇熾懷恨在心。十幾年後,宇文護仍操柄朝中大權,塞熾勸宇文護將大權交還年已二十七歲的武帝,以防他繼續擅權蠹政。他怎能容忍有人當面要他交權?於是老帳新帳一起算,迅速將竇熾降職,出為宜州刺史。
五是皇帝信任。宇文護先後擁立了閔、明、武三帝,為了控制皇帝,凡是皇帝信任的人,他都設法除去,讓皇帝只信賴他一個人。於翼,很得武帝信任,倚價為心腹,宇文護因此對他內懷猜忌。為了設法將他從武帝身弄走,採用了明升暗降的詭計,將他晉升為小司徒,加拜柱國,表面上是尊崇和看重,實際卻是疏遠之。
六是指其缺點。人非堯舜,皆有缺點,這缺點就看你怎麼對待。別人又怎麼看呢?可以想象得到,別人對你的缺點不外兩種對待方式,要麼隱匿不談或缺點也說成優點聯。它在中國殷周之際已產生,其後戰國的荀子、東漢的王,要麼給你指出,保你猛醒促你認識促你改正。而對待給你指出缺點的人,要麼表示感激和歡迎,要麼面露不悅,頑固反駁;而前者,同是表示歡迎,有的是誠心誠意的,有的則是口頭上表示歡迎而假情假意的。現實生活中,後者還是佔多數,誰願別人揭自己的傷疤指責自己的不足呢?
侯植,較為忠厚,有大節,關心國家安危。因其從兄侯龍恩為字文護所親任,於是他想透過其從兄勸勉宇文護,指出其缺點,促其改正。不料,侯龍恩沒把這當一回事,侯植便自己找了個機會,親自對宇文護曉以大義:“願公推誠王室,擬跡伊、周,使國有泰山之安,家傳世祿之盛,則率上之濱,莫不幸甚”。宇文護聽後,臉色青一陣白一陣,唯唯諾諾,心裡卻氣死了,回去之後便破口大罵,發誓非殺侯植不可。侯植聲聞後,知道宇文護隻手遮天,無法逃避災禍,時間不長,競憂鬱而死。
七是觀點歧義。宇文護認為自己的話是金科玉律,自己的觀點就是真理,別人只有贊同他的觀點,順著他的杆子往上爬,而不管他的觀點正確與否。類似秦趙高指鹿為馬的事他也做過不少,目的就是看看百官公卿對他採取什麼態度,真正堅持正確觀點、說實話的人往往倒黴。相反,與他觀點有歧義的人,一山難容二虎,總要倒黴一個。鬥爭結果自然明瞭。
薛端,只因在宇文護召叢集臣商議廢除閡帝時說了幾句不同意見,即招來宇文護的不悅,將他貶為蔡州刺史,趕出朝廷。裴漢和善的,只不過在形式、名稱和道路上有所不同。其宗教哲,操尚弘雅,聰敏好學。從政以來,善尺犢,尤便簿領,理識明贍,決斷如流。相府為之語日“日下粲爛有裴漢”,確是一個很有才幹的行政官員。但由於他不像其他的小人餡附宇文護,而是公正端莊,廉潔自重,致使一連八年也得不到晉升。真是應了“直如弦,死道邊;由如鈞,反封侯”的古諺。
八是“不吃敬酒”。宇文護看中有些名士公卿對自己有用,便百般拉攏,但正直人士卻惡於與他有染。於是,宇文護拉不成便打,我用不到你,別人也妄想用得到,頗像美國政府百年前所採用的胡蘿蔔加大棒政策。
當時,有兩位名士,一是令狐整,一是柳慶,宇文護想拉攏他們,但二人看出字文護專權不會太久,沒有屈服於他的淫威,而是“辭不敢當,頗遷其意”。因此,遭到宇文護的打擊,令狐整被削奪取權;而柳慶,碰巧他的侄子為報父化而殺人,宇文護藉此趁機將柳慶全家及子侄兒十人悉數拘捕起來。其手段之險惡,無以復加。
上述只是史書可見字文護的殺人藉口,其實他為誅除異己,什麼藉口不能採用呢?在排擠了大批元勳、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