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反倒將弘新縣的亂勢控制下來。
此事極為諷刺,朝廷選定的官員只知道搜刮,鎮壓,激起民變,而這個久捉不到的朝廷欽犯,反而真正為民辦了事,避免了弘新縣的民變,而弘新縣也成了餓死人數最少的一個縣。
災民不過是求一口吃食,但凡不至於餓死,他們也無心造反。
恭帝震怒,派人徹查事件根由,原來兩百萬石糧食經過層層盤剝,到達帛州時已經不足五成,帛州的官員再剝去了兩成,真正用於賑災的,只有三成,而這三成之中,竟都是黴爛陳米,百姓連這黴爛之米也吃不飽,至於吃過黴米之後引發的疾病又是另一樁公案。
這是極為嚴重的貪墨案,大把的銀子流向,最後都是指向太子。太子在帛州建了一個行館,奢華之極,隱秘之極,最後也被翻了出來。
恭帝大怒,原本打算重懲太子,但國舅敖高德主動出來陳述此事另有下情,與太子無關。太子雖然親領賑災,但並未到現場,一切事宜,都是委派敖高德處理,不知道情況之嚴重。
行館之事,太子毫不知情,是下面官員為了討好太子私自建造,冠以太子之名,現下,那官員也出來認罪,摘清了太子。
恭帝將敖高德下獄,同時徹查,將敖氏朝中的黨羽拔去十之六七,但太師敖鴻遠毫髮無傷。只是,敖氏根系,元氣大傷,原本穩如磬石的太子,被皇上治了個賑災不力之罪,著令東宮思過,罰俸一年,地位飄搖。
這是明顯的丟車保帥之舉,雖然傷了元氣,可太子地位暫時得保。
帛州民變太過兇頑,恭帝令齊王前往帛州處理此事,齊王領命,近日出京。
敖皇后與敖太師以為這事已經告一段落,他們自認倒黴,那些被挖出的鉅貪,全是太子的人,這是不爭的事實。這些狗奴才們膽大包天,終於害了主子了。
他們正籌謀該怎麼穩固太子之位時,卻查到賑災之事另有下情,太子監管不力,又中飽私囊,自是事實,可太子只是將三成米糧換為私財。官員層層貪墨,膽大妄為,欺瞞太子,粉飾太平,官逼民反,並不完全因為地方官貪腐妄為,竟是有人暗中搗鬼,策劃精密,層層推進,讓事情一步步失控的。
太子遠在東宮,得到的全是一些不盡不實的訊息,就真以為帛州賑災事件無風無險,一切順利,大膽地抽取三成自用。卻不知道被瞞了個結實,官員殘暴,民生怨憤,已經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暗動手腳的不是別人,正是齊王與王貴妃暗中策劃。
這一切,既在敖皇后意料之外,又在她意料之中。後宮裡,王貴妃與她面和心不和,各有掣肘,互相傾軋從未停止。她原本多方提防,沒想到這次還是栽了大跟頭。
敖皇后後悔不迭,就在她計劃反擊,絕不能讓齊王坐大得利的時候,又一件大事接踵而來。
宮中老宮人夜裡時常聽見哭泣,看見白色鬼影飄忽,驚嚇莫名,皇帝令御林衛統領查是誰在裝神弄鬼。人沒查到,卻在原德妃娘娘的寢殿後院地下,找到一個包裹。
那包裹油紙緊護,裡面物件如新,但都是十年前的舊物。其中有德妃鍾愛的珠釵,用過的杯盞,穿過的衣飾……
還有一封信,信是當年德妃身邊的宮人所寫,揭露了一個驚天秘密。
有人以她全家性命相要脅,逼她在德妃娘娘的食物中滲進一種********,那毒無色無味,長期服用,將身體衰竭而死。德妃娘娘身體每況愈下,她思及娘娘之恩,暗中停止下毒,可德妃娘娘中毒跡象並沒有得到緩解,原來除了她,還有兩個宮人也和她一樣被逼迫下毒。娘娘去世後,她自知對不住娘娘,悄悄將娘娘所用之物收藏埋好,等待它日娘娘能沉冤得雪,她自知愧對娘娘,在娘娘下葬之日,殉身而死……
這被指控要脅下毒之人,赫然是敖妃,也就是當今皇后的人。
御林衛統領知道事關重大,不敢相瞞,將所有物事呈與皇上定奪。
皇上派了大內的暗影,把這信中相關的人與事一一調查,暗影調查的過程中,雖也遇到一些難處,卻總能在山覆水復之時柳暗花明,查得真相。
信中所言,果然屬實。
而德妃娘娘遺物之中,竟然有兩種不同毒素,一種是這可至人死於無聲無息的********,另一種,卻是見效極快的烈性毒藥,兩種毒藥的功效都是可以讓人死得無跡可尋。
也就是說,德妃之死,至少是兩股勢力所為。
當夜,皇上於德妃寢殿長久佇立,那個清雅如仙的女子,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