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7部分

江上通巴蜀,中經荊襄,下連吳越,縱貫東西,延綿數千裡,上下游之間相互呼應,使整個南方地區的形勢得以完整;另外,長江本身即發揮著對抗北方鐵騎衝擊的天塹作用。南方在長江沿線置列有一系列軍事重鎮,扼守長江的幾處要點。古代長江下游易渡之處有二,一是採石渡,一是瓜洲渡,分處建業的上下游。建康方面也加強對兩處渡口的防守。在這兩處渡口的南岸,分別有京口和採石,北岸分別有廣陵和歷陽,都置兵戊於守,立為重鎮。淮河與長江相表裡,發揮著雙重的屏障作用。經營淮河兼有防守和主動進攻兩層戰略意義。歷代保據江南者,對於淮河與長江的這種唇齒關係都有比較深入的認識,“守江必先守淮”如今已經成為我朝野上下的共識。南方在淮河一線也置列有一系列重鎮,主要是扼守淮河支流與淮河的交匯口。在淮西,主要是鍾離和壽春,在淮東,主要是山陽和盱眙。壽春正對潁口,擋潁河或淮河上游方向的來敵;鍾離正對渦口,擋渦河之衝。淮河下游主要支流是泗水,泗水自山東南流,在淮安附近匯入淮河。淮泗水路自古為南北水運交通要道,山陽和盱眙即控制著泗水方向的來路。在泗水方向,若取更積極的態勢,還可以經營彭城以圖北方。隨著南北力量的消長變化,其攻守之勢也隨著而變化南方強盛時,可以前出淮北進取中原;南方衰弱時,則往往退守長江;南北勢均力敵時,則往往以淮河一線為對抗前沿。

而蜀中居長江流域的上游,是典型的盆地地形。在盆地外圍的每個方向,都是崇山峻嶺,其防護之厚非其它地域可比。長江三峽是其與東方之間的往來孔道,嘉陵江及其支流河谷低地是其與北方之間的往來孔道。兩個方向的往來孔道俱極險要。大抵東面為水路,行江道;北面為陸路,行棧道。這兩個方向又分別歸重於兩大重心:重慶和成都。由重慶東出,經三峽穿越巫山,可入湖北,大抵以古夔州為其門戶,矍塘關即在此處;從成都北出,由金牛道、米倉道可入漢中,另由陰平道可通隴上,大抵以劍閣為其門戶,劍門關即在此處。在重慶與成都之間,又有幾條江河水路相連通。

關中、燕趙、江左和蜀中四角地位得以形成,還有一個不可忽略的條件,就是這裡都是民殷國富,沃野千里,有河水可以灌溉,有良田可以耕種,人口稠密,物產豐富,數萬之兵旦夕可用,而這才是爭奪天下最根本的本錢。

就和下棋一樣,佔了角,自然要開始拆邊,四邊之地,也有比較險要的山河形勢,但這些地域綜合條件卻遠遠不如四角。它們都夾在兩角之間,彼可以來,此可以往,既是雙方聯絡的紐帶,又是雙方對抗時爭奪的焦點。而四邊如今卻正處在各方勢力的夾縫中,想要奪取,卻正是各方勢力正在謀劃的。

第四卷 奪嫡風雲

第三十二章 四邊之險

如今的四邊,幷州,漢中,荊襄和青州,幾乎恰好是被瓜分的。

幷州自古乃是兵家必爭之地,在整個北方具有樞紐性的地位。幷州地勢複雜,總體來說,兩側是高尚,中間是許許多多的盆地,東面太行山脈構成燕趙西部屏障,西部昌梁山、中條山與黃河一道構成關中的東部屏障。而幷州境內山河分佈錯綜複雜,形成了一系列小型珠狀盆地。這些盆地地形都相對封閉,成為一個個相對獨立的小區域。在這些小區域內,分別形成了一些軍事重鎮和重要關隘。它們分別面向不同的方向,顯示出不同的戰略意義。幷州山河形勢使這裡具有一種極為有利的內線作戰的地位。幷州地勢高峻,足以俯瞰三面;通向外部的幾個交通孔道,多是利於外出而不利於入攻。這就是幷州之所以易守難攻的緣故。劉曜攻下洛陽,長安兩京,就集中的反應了幷州的重要意義。如今,幷州大半都在劉曜手上,但是,石勒卻在幷州最為富足的河東之地埋下了楔子,並且佈下了重兵,而這卻可以直接威脅到關中,尤其是上郡一帶。

青州之地則不必多說,自古青州富足,人口稠密,即使久經戰亂依然不損其富足,而如今朝廷南遷後,青州更是成為南北樞紐之地,魯中南多為低山丘陵,三面都是平原,東面被海。青州的一些重要軍事據點基本上分佈在魯中南低山丘陵的四側,大都依山臨河,控扼一方。黃河在北方地區東西縱貫,為東、西部之間的一條交通咽喉。淮河支流泗水徜加開鑿,便能連能長江和黃河,從而起到溝通南北的作用。青州便處在這兩條要道交匯的位置上。如今南北對峙之際,青州常是爭奪的焦點。如今青州大部為石勒所據,唯有重鎮滑臺,時時易手。

荊襄居長江中游,在上、下游之間居樞紐性地位。荊州外圍有延綿的山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