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承天門圍觀的人當中,有的人看過國蠹碑,有的人沒看過,可經過了此番議論之後,人們達成了共識,將心中最後一絲憐憫也拋開了。這些人並不值得憐憫,哪怕其中確實有心懷天下,私心不重的人,可他們做出來的事情,卻是與志向截然相反的。
因此,當另一批人出現在承天門外時,迎接他們的,是無數道冰冷的目光。
“那是北城的張老舉人吧?他不是一直都嚷嚷著什麼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嗎?怎麼居然還沒……”日前自殺的,除了楊廷和、許進等朝廷命官之外,還有不少在野的大儒,有的人是為了殉道,以死勸諫天子;有的人則是為了成名;有的人乾脆就是絕望了。
這些人一輩子都以聖人門徒自稱,聲名榮耀皆由此而來,當他們發現,儒家即將要被人從雲端踹下,落入凡塵之時,心中的驚詫和絕望也是可想而知。他們以種種手段表明了觀點,他們不接受這個事實,自殺只是其中相對激烈的一種而已。
“放在春秋那會兒,或者還真是那麼回事,可自打朱程之後,所謂的儒家早就變了質了,捨生取義?哼哼,他們最崇尚的是忽悠別人,讓別人去死,他們得名的套路,叫得越響的,就越不會去死,反倒是那些書呆子,倒還有幾個是真心殉道的……”
“可不,當官的多半都是畏罪自殺,就憑他們做下的那些事兒,就算自己不了斷,終究也是逃不過今天的。”
“那他們今天來是做什麼?示威?請願?還是告饒?”
“可能都有些吧,我猜啊,他們八成是想讓皇上手下留情,饒了朝中那些人一命,也算是留個念想,以備日後東山再起吧。”
“想的倒美,最後還不是要碰釘子?侯爺雖然仁厚,可對壞人卻從來不手軟……”
人群向兩邊分開,給這些舊日德高望重的大儒們讓出了一條路來。換在從前,這樣的行為一定是出於敬重,可現在,就算感受不到身遭冰冷的眼神和氛圍,那些冷嘲熱諷,也足以讓這些儒生們明白自己的處境了。
總算是沒人攔路,順利到了承天門……張舉人自己都沒想到,看到承天門時,他心裡湧現出來的居然是這麼一個念頭。
舉人的功名在京城的確算不得什麼,可如果配合上家世以及身份,那就不同了。張家是京城大姓,家中的私塾人才輩出,只是弘治年間,就出過十幾個京官,地方官更是不計其數,作為私塾中的教諭,那些官員見到他,都是要稱一聲老師的,聲望,也就是這麼來的。
沒有功名,聲望再高,也一樣不能入朝為官,就算勉強出仕,仕途也不會太順利,但是卻足以透過聲望帶來的影響力,掌握一定的權勢,這個媒介,就是京城士林。
士林左右著京城的輿論,無論是發起言潮,還是散佈訊息,士林都是最犀利的武器,張舉人也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幾次針對正德和謝宏的言潮中,他,和他的同伴們的推波助瀾;跟候德坊以及路邊社的戰爭中,他們也是衝在最前線的。
多次的慘敗,並沒有打消他的鬥志,反而讓他更加鬥志昂揚,可沒想到,局勢變化的居然這麼快,幾個跌宕起伏之間,儒林就到了崩潰的邊緣。
儘管宮裡沒有趕盡殺絕的意思,甚至還給儒家士子們留出了另一條出仕之路,可張舉人卻不甘心。比起從前的風光,那條小路堪稱荊棘小徑,充滿著風險與艱辛,根本就不適合雅量高致的聖人門徒。
所以,他和那些懷著形同心思的人來了,試圖用最後一絲影響力,喚起民間乃至天下的響應,以此來守住最後一條防線。
結果,當然是讓他失望的,完全沒人體會到他們的悲憤,在民眾眼中,他甚至都找不到憐憫……沒了聖人的教化,不倡導仁義,果然會國不國,民不民啊!
他一邊在心中悲呼著,一邊撩起了長袍下襬,面色凝重的望北而跪,然後重重將頭磕在了青石板上,再抬起頭時,額上已經青紫一片了,而在他身後,或老或少的一群人,也做出了相同的舉動……
“咚!咚!咚!”四周迅速沉寂下來,依然迴盪著的只有額頭碰撞擊地面的聲響。
有人覺得震撼,有人心生悲憫或同情,也有人覺得不以為然,心情各異,可有一點是肯定的,所有人都意識到了,面對時代的更替,儒林正進行著最後的努力。
!@#
''
' '
第755章 永不退縮
第755章永不退縮
相對於士林的在野人士,士黨在朝堂上的抗爭就顯得無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