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的國策,沒有士大夫們的輔佐,單靠皇上,是不成能有什麼作為的。
也就是邊鎮那偏僻處所的人沒見識,咱們京城的老少爺們可沒那麼好糊弄,皇上八成是去玩了這是京城訊息最靈通的處所,宮裡那點誰還不知道?
現今皇上又愛玩又不愛書,整天只會走馬狩獵,再不就是吃喝玩樂,其他事什麼都不會,更別提朝中的大事了。
朝野間都,若不是大學士們盡心輔佐,朝臣們也都嘔心瀝血的規勸,以現今皇上那性子,長大了就是個昏君,不把大明天下搞得烏煙瘴氣都不算完。就這位皇上還能去幹什麼正經事嗎?還巡視邊關呢,別胡扯了。
雖然暗示不屑的大有人在,可是喜聞樂見的人還是很多,倒不是大夥兒對皇上突然有了信心,或者對士大夫們有什麼怨言,孝宗皇帝留下老臣都在,朝中正是眾正盈朝之時,誰又能有什麼埋怨,又有什麼可埋怨的呢?
只不過,大夥兒之所以喜聞樂見,也是有原因的,這次傳言的體例跟疇前大為不合。
傳言中得有板有眼,跟真事兒一樣,是皇上到了宣府城,先是明查暗訪,尋到了蛛絲馬跡,然後被貪官們發現,結果貪官們不甘於伏法認罪,卻是孤注一擲、鋌而走險,竟然想行謀逆之舉。
固然,邪不堪正,所以這些跳梁醜的可恥行為固然是不會得逞的,皇上率領著身邊的護衛,和他在宣府結識的俠義之士挫敗了仇敵的陰謀。而其中的曲折離奇、驚心動魄之處,那也是扣人心絃的。
原本這也沒什麼特殊的,上次傳皇上被韃子抓去時,也是的很形象,更有不甘寂寞的朝鮮使臣橫插了一槓子,連贖金數目都的跟真的一樣。
可這次的事情卻大為不合,也不知哪家茶社第一個想到的體例,居然把傳言跟評書結合起來了。
疇前茶社裡也有人書,好比三國演義、隋唐演義之類的話本就經常有人,可自從宣府鎮那裡的新式評書風傳到了京城後,京城裡就掀起新式評書的熱潮。
京城這樣的處所,才幹高絕之士不知有幾多,所謂新式評書,只不過換了一個評述的體例和套路罷了,哪裡難得倒人?很快,除宣府流傳過來的段子之外,很多新段子就應運而生了。
不單是三國、隋唐,就連前宋的諸多風流人物,也都被人編了故事評,更有甚者,還有人把上古商周時代的軼事加以整理,然後編成了神話故事,其中各種飛天遁地,靈寶神通更是讓人線人一新,神馳目眩,書名曰:《封神演義》
其間種種精彩自不待言,就算是當初掀起新式評書風潮的謝宏都沒有想到,在他的影響下,封神演義居然也提前問世了,並且比後世他看見的原著還要精彩很多。
結果正月末的這次傳言,很快就被人改編成了新式評書,還起了貼切的名字,叫:時評。就是時事評論的意思。
這回好了,以前些捕風捉影的訊息被成是嚼舌根,甚至可能被官府科罪為造謠,聽的人還不一定會信。現在好了,不信?可以去茶社裡聽時評要知道,書先生們把新段子的名字都起好了。
評皇上明察暗訪,跟貪官汙吏們鬥智鬥勇的,就叫《聖君微服私訪記》,多貼切的名字。
另外,據皇上不單結識了諸多俠義之士,還結識了多位紅顏知己,並且已經海誓山盟,私定終身云云……其中花前月下,柔情蜜意的各種旖旎風光,還真是讓人遐想無限。
關於皇上和他結識的紅顏知己,也有新段子專門述,名字更貼切,就叫《游龍戲鳳》。
這兩個不過是最出名、最受歡迎的,還有更多的段子在坊間流傳。
好比邊軍將士受到皇上的鼓舞,與仇敵浴血奮戰,最終殺得韃虜大敗潰逃的傳說風聞,就有人寫成了話本,以其中某個普通軍士自述的體例,將那段奮戰的日子再現了出來,名字就叫做《激情燃燒的日子》。
於是,這樣的一個個極為精彩悅耳的故事便在京城流傳開了,京城蒼生對皇上的印象突然清晰起來:皇上雖然還是個少年,有的時候會沉湎於玩樂,可卻是個很親切的皇帝,就跟自家那個愛拆臺,可是卻很可愛的兒子一樣。
有了這樣的印象,隨後而來的一系列訊息就顯得更加真實了。
因為邊關將士們士氣大漲,所以,諸如短短數日內,邊牆內外大百餘戰,皆勝,斬首跨越兩千這樣的訊息也顯得不那麼匪夷所思了。
因為要慶祝這樣的勝利,皇上在宣府城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儀式,也一樣顯得順理成章。
至於那些貪墨立功將士軍餉的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