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雄信辦事很快,買牛的事情很快就有了眉目。單家僕人過來告訴張超,牛已經調過來了,讓張超準備接牛。
“有多少?”
“按三郎說的,一共是一百十頭大母牛、三頭大公牛,一百頭小牛。另外還有三郎要求的三十頭騾子,都買了。”
讓張超意外的是,單家買來的牛居然是水牛而非黃牛。
水牛腿短蹄大,性溫順,易調教,以耐粗、耐勞著稱。水牛比黃牛體型要大的多,成年水牛普遍能長到一千多斤。水牛尤其適合在水田耕種,主要是南方多,不過在陝南漢中一帶也有不少。
關中地區主要還是用黃牛耕種,這次單家卻從漢中調了一批水牛過來,這真是讓人大為意外。
“水牛在我們這裡也能適應嗎?”張超疑惑的問,灞上多是旱地,而且冬天也較冷。
“可以的,水牛其實比黃牛好,力氣更大,脾氣還溫馴,他們能適應很熱的天氣,也能適應關中的冬天。”
漢中和關中只隔了一座秦嶺山脈,張超覺得他說的似乎也有道理。
“水牛餵養跟黃牛也差不多,就是吃的多點,另外到了夏季熱的時候,每天得牽他們去水塘或河溝裡泡水。”
“價格也更貴些吧?”一頭成年水牛上千斤,比黃牛能大上近一倍,肯定要更貴些。
“貴不了多少。”
黃牛水牛,只要能種田的都是好牛。
張超倒不是很在意買的是什麼牛,他也知道,北方剛經過長期戰亂,耕牛也確實銳減,如今各地需求量都很大。反倒是東南,隋末以後倒是相對安定些。
單雄信能這麼短時間調集了這麼多水牛來,也確實不容易。
只耕地,水牛不比黃牛差,甚至還好些。但水牛也有些缺點,水牛肉就沒黃牛肉好吃。當然,現在並不能私宰耕牛的時代,一般人也不會殺牛吃肉。一頭水牛,兩歲就能馴犁,只要不病,正常情況下能活到十八歲,到十五歲時都還能很好的耕種。
水牛不如黃牛的一個地方在於,水牛耕田行拉車不行。特別是在那些石子路上,水牛完全比不過黃牛。水牛的大蹄子更適合於沼澤啊水田這些地方,再深的水田地,他們都能輕鬆如常。而且水牛繁殖沒黃牛快,黃牛一般一年一胎,而水牛是三年兩胎,有時甚至是五年三胎。
反正張超買這些牛主要是用來耕種的,並不需要兼做運輸畜力,想想倒也無所謂。
張超這次除了讓單雄信幫忙買耕牛外,還買了一批騾子。這批騾子足有三十匹,但並不全是張家自己需要。
其中有二十頭是幫村裡的府兵買的。
前幾天,白鹿車騎府下了一個通知。讓所有府兵,每一夥十人,需置辦六匹騾子,驢也行。為此,車騎府還給每個府兵發了五千錢的補貼。
原來衛府是沒有這個要求的,都是條件好的就備驢馬,遇打戰的時候就帶騾馬從徵,馱運輜重,出了騾馬是有津貼的。但現在朝廷卻要求所有府兵都需要置辦了,只不過不是人人需要,而是按夥,一夥十人得備六騾,沒騾驢也行。
這對於府兵們來說,也算是一個負擔了。如今騾子也還是很貴的,就算是驢,也不便宜。好在這兩年府兵出征,都總打勝仗,獎賞戰利品也分了不少,加之今年又免天下錢糧一年。府兵們手裡還算有些錢,張家溝總共有三十多個府兵,算起來得差不多買二十多頭騾子。
大家請張超幫忙買騾子,他也一口答應下來了,轉而讓單雄信幫忙。
張超多買了幾頭騾子,則是給自家用,以後磨坊要用,還可以騎乘代步。
第二天,單家的人就把大群牛騾趕過來了。
二百多頭牛騾走在路上,還是非常吸引人眼球的,甚至附近幾個村子的百姓都跟著牛群來到張家溝。
許多人甚至都沒有見過這種體型龐大的水牛,看著長著灰色毛,有著兩隻彎彎的大牛角的水牛,相當的好奇。
里正笑嘻嘻的站在村口,看著那烏秧秧的一群牛,不停的捋著鬍子,嘴咧的很開都收不回。做為白鹿鄉五位輪流主事的里正之一,張家一下子買了這麼多的牛,對他而言了也是好事。
張家買了牛,是要給佃戶們餵養的。佃戶們有了牛,地裡收成能更穩固,這租稅自然也就穩了。甚至在朝廷的考核表上,耕牛數量和人口數量,也都是一項重要的指標。官員任上,轄下人口增多,那是有功,如果耕牛也增加了許多,那也是表現優良。
里正倒不想著還能升官發財,但若是考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