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身上,這一瞧便果然覺得劉徹有那麼一些與眾不同,劉啟饒有興致地問道:“徹兒,你為何興?”
劉徹早知道穀雨要把自己給揪出來,他不慌不忙地坐直身體,扶著雙膝就向劉啟躬身道:“父皇,徹兒為大哥的劍術驚歎,心裡頭為大哥驕傲,所以才不知不覺地興。”
穀雨聽得劉徹冠冕堂皇的話,心裡頭一陣氣悶,早知道這傢伙沒那麼合作了。果然,劉啟於是滿意地興笑,對於劉徹的關注也瞬間被收了回來。
穀雨心裡頭不高興,刻意挑釁劉徹道:“小舅舅,不如你也來舞一段吧,穀雨想看你舞劍。”她擺著諧,只輕輕搖了搖劉啟的胳膊,劉啟就笑眯眯地向著劉徹道:“徹兒,你修習劍術也有好些年頭了,朕還沒瞧過呢。”
穀雨心裡暗笑,看你怎麼繼續藏私,她雖然不懂劍術,但一個技藝高超的劍客想要隱藏自己的實力,恐怕也不是那麼輕鬆的,她咧嘴笑道:“小舅舅,一定要盡全力哦。”
劉徹卻完全沒有起身的意思,直接挪了挪身子,對劉啟叩首道:“徹兒該死,劍術與大哥相差十萬八千里,實在不敢拿出來丟醜,徹兒願為父皇獻上一曲,也算是一娛。”
他輕輕巧巧就把劉啟的要求給推開了。穀雨的心裡頭更是惱火,要競爭皇位,自然是靠文治武功來贏得劉啟的青眼,你曲子談得再好,充其量也就是一個閒散的王爺,劉啟當然不會對他有什麼期望。劉徹啊劉徹,你真是要氣死我!
劉徹的提議當即得到了劉啟的贊同,“是,是,穀雨,你這個小舅舅,練劍不行,但是在音樂上算得上名家。徹兒,那你就來一曲吧。”
劉徹於是站起身,看了一眼那龐大的編鐘,向劉啟躬身道:“父皇,不如徹兒就獻上一曲周文王的《文王操》。”這首文王操傳說是周文王所做,本是琴曲,但劉徹要用編鐘來演奏,自然有一番難度。
本來此曲能讓人感受到稱王四方的周文王其品格和高大,劉徹彈奏此曲以文王比劉啟倒也算得上是恰到好處,哪知道劉啟撇了撇嘴道:“誒,徹兒,今兒是家宴,用不著彈什麼《文王操》,朕記得出巡時,聽到民間有首《豔歌羅敷行》,說的是一個太守相戲少女羅敷的事,那調子朕想起來,卻覺得有些意思。”他說著,下意識地看了穀雨一眼。
穀雨心中一陣惡寒,這《豔歌羅敷行》就是後世的《陌上桑》,沒想到劉啟這麼低俗,居然讓劉徹用那麼高雅的編鐘來演奏所謂的豔歌,而且他看自己一眼是什麼意思?把他比作太守,把自己比作那個被太守調戲的秦羅敷嗎?
劉徹的身形也不禁一滯,瞥了一眼穀雨,但見她神色有異,劉徹不知為何突然覺得有點不自在,他於是歉然道:“父皇,那首民歌徹兒倒是沒聽過,只怕……”
劉啟頓覺意興闌珊,一旁的慄皇后看在眼中,不覺笑道:“膠東王不會奏這首倒無妨。不如改換那首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用在穀雨身上,不是正合適麼?”她說著看了劉啟一眼,但見他笑意又起,連忙對下邊說道:“去傳個伶官過來,就和著膠東王的樂聲唱一曲桃夭。”
“好,皇后這提議不錯。”
穀雨感覺到自己被劉啟握住的手又縮緊了些,心中涼颼颼的,但卻得在表面上繼續裝著傻呵呵不明所以的微笑。
她抬起眼去看劉徹,正好與他四目相接,場上這麼多人就只有劉徹一人知道她是在強顏歡笑,也只有他知道自己是為了誰才這麼做,可是他卻要獻上一曲《桃夭》來恭喜自己的“于歸之喜”。
劉徹挪開眼,靜靜地回了一聲“諾”,人已經走向編鐘,接過一人手中的木錘。
正文 第三十九章 公孫賀的心
一聲清脆明亮的鐘聲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給吸引了過去,八音齊鳴,高音昂揚,低音渾厚,純淨古樸,娓娓而來,伶人的歌聲響起,“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音色和諧,但穀雨聽在耳中只覺得嗡嗡直響,旁邊的劉啟顯然很是高興,端著酒盞一口接著一口地往自己的口裡頭灌著,而他瞧自己的神情也越來越不對勁,要不是自己死死地拉住他的手,只怕劉啟當著眾人的面就要把他的手往不該放的地方放了。
此時的公孫賀,也是同樣的沒有心情,他目不轉睛地盯著穀雨,但見她時不時地扭動身軀,顯然是對劉啟的“特殊關照”並不是特別喜 歡'炫。書。網',他的拳頭幾次捏緊又放下,這個傻妞啊,等到劉啟想把她給要了的時候,她就知道她有多麼傻了!那時候可怎麼辦?
“公孫大人?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