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蘭說:“不,你還信不著我嗎?為了李醒芳之託我想幫你。”
達蘭說的理由很簡單,不希望再有別的女人落得她這樣的結局,守著一個活棺材混吃等死。還有一條理由,李醒芳是她的好友,是她敬重的人;李醒芳有難,她理應拔刀相助。
楚方玉稱她是一個敢作敢當的人。
達蘭說:“不用誇我。好吧,我幫你,我找皇上去說,放你出去採買。”
楚方玉說:“如果我逃出樊籠,我下半生給你燒高香。”
達蘭說:“我不想長壽,也不求人報答。”
“那你圖什麼?”楚方玉問。
“就圖希讓他倒黴,出乖露醜。”達蘭說,“我甚至想開啟後宮大門,把所有的宮女全放了。”
楚方玉望著她那隱藏著仇恨的眸子,覺得這是一個她不熟悉的另一種型別的女人。
二
一聽說劉伯溫要卸任歸隱田園了,這訊息一陣風樣吹遍了京師,不單官員士紳們紛紛前來拜謁、告別,連市民們也來最後一睹尊嚴。他的名氣太大了,甚至在民間比朱元璋還響亮,更具神化色彩。
夫子廟附近幾條街擁塞不堪,車水馬龍,轎子、騎乘全是到這裡來為劉基送行的。
劉基則敞開中門,與來訪者作揖、道謝。他有點後悔,早知會這樣驚動,他就事先搬個地方躲起來,再悄然買舟回鄉,他這人歷來怕鋪排張揚。
這件轟動全城的事自然很快傳到了朱元璋的耳朵裡。那天他正在奉先殿裡背手站在他的畫像前出神。畫像上“體乾法坤、藻飾太平”八個字特別醒目。
這是李醒芳在完成畫像時靈機一動題的款兒,朱元璋特別喜歡這八個字的概括,它把一個文治武功都達到了鼎盛境界的皇帝的一切總結得完美無缺。
不知為什麼,胡惟庸有好幾次看了這題款都欲言又止。朱元璋發現了,問他有什麼不妥嗎?胡惟庸只是說,是趙孟?體,但不到家。朱元璋功底有限,對字的好壞就沒有多大造詣了,他看著李醒芳的字圓潤通達,蒼勁有力,覺得蠻好的,他最看不慣瘦骨伶仃的柳體字,還有什麼瘦金體,看著就不飽滿,沒有帝王相。
胡惟庸告訴皇上,明天劉基要回浙江老家去了,他再磨蹭幾天,天下就大亂了。
朱元璋不解什麼意思,他退隱不至於天下大亂吧?朱元璋不喜歡別人奏報時聳人聽聞。有一說一,有二說二,無須渲染,他自己會判斷。
胡惟庸說他致仕歸鄉的訊息一傳出去,禮賢館可熱鬧非凡了,整天裡車水馬龍,上至公侯、下至百姓,去看望、拜別的人擠滿了夫子廟幾條街,後來怕道路斷絕,兵馬司的人不得不派兵去維護秩序。
朱元璋很是吃驚,擰著眉頭想了半天,說:“好事呀。朕的官員這樣受百姓愛戴,可謂本朝盛事呀。”
看朱元璋的表情,胡惟庸知道他言不由衷,除了朱元璋自己,他不能容忍天下有第二個人與他同享民眾的擁戴,這也是趁早打發走他的用意吧。
胡惟庸心裡最恨劉伯溫,你不是在皇上面前說我當宰相好比拉車,會把車拉翻了嗎?最終我可是駕了轅,大明帝國的車駕跑的穩穩的,並沒有翻啊!你自恃天下無二的人,可是早早回家去抱孫子了。為了發洩憤恨,胡惟庸說他這人留在朝中倚老賣老、饒舌,放歸故里,也怕他謗議朝政,說三道四,同樣不放心。
朱元璋說:“依你怎麼辦?抓起來不成?那不是越發抬高他了嗎?放他回去吧,對了,這樣冷冷清清地走了,顯得朕寡情少義。還是應當有所封賞。封什麼為好?”
()
《朱元璋》第七十六章(3)
胡惟庸忖度半天,覺得封公侯太高了,本朝又沒設子爵、男爵,就封伯爵吧,居中,不高不低。
“好,就封伯爵。”朱元璋略一思忖,封號有了,就封他為誠意伯吧,嘉勉他為朝廷辦事誠心誠意。他會高興,擁護他的百姓也不會說什麼了。
胡惟庸不免有點酸溜溜的,這真夠他風光的了。說他年自己致仕時,不見得有這些殊榮啊。
朱元璋說:“你不要總跟劉伯溫過不去,不就是說過你幾句壞話嗎?他這人,誰的壞話不說?他連朕的壞話都敢說呢。”這倒也是實情,既然皇上都寬容,胡惟庸便不再做聲了。
胡惟庸奉皇命去找有司做封誥的一應文書去了。朱元璋見雲奇一直在探頭探腦的,便叫小太監傳喚他上來。知他是奏報機密事的,便把殿上殿下的大小太監都轟出去了。
雲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