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能因學會博得聲譽而聞名朝堂,最終會被舉薦入仕也說不一定。
更有甚者,若你對經義學術見解超凡入聖,一次學會足以讓你揚名立萬,開創自己的學術論派,成為一代宗師也未嘗不可。
地方學會,實則上就是地方士族的科舉。
今次學會,沒有學會辯論,在米友仁和陸游指點過諸多才子後生的文章後,便由蘇子簌拉開和詩對對的序幕,蘇子簌長身起身,爽朗的笑道:“今時春光燦爛,蘇園繪慧群才聚集,又有米學士和陸放翁光臨,我等不如先對下對子,待得大家思緒放開,再來作些詩詞,以娛大家之時再得學士和放翁指點,豈不快哉!”
這一番說得極為得體,贏得不少喝彩附和聲,蘇子簌面有春風,真是個玉樹臨風,雖然比不得那美貌不似男子的宗平,卻也是個極其彰然出彩的美男子。
這是要考究大家才智,曹植七步成詩為何會青史留名,便是因這種才智並不是一時開竅偶得,而是日積月累而出,若能臨時和出一首佳作,那真是一躍成龍,成為士林佳話擁有莫大的聲譽。
歷來學會,最後的重頭戲,大多是對對子和和詩。
這又有個考究。
對對子只是個活絡氣氛的書香活動,誠然也有人以絕對名揚後世,但文人真正看重的卻是作詩之才,因此對對子大多在前,不過是個彩頭罷了。
米友仁和陸游兩人便輕聲談話,對對子這些事情兩位長輩不會參與,只在之後的和詩中評定今日的詩魁。
蘇子簌便率先道:“前些時日隨家父遊學臨安,在西湖賞遊時想起蘇仙曾經的一對來,與家父思忖數日,也不知如何作得下聯,‘提錫壺,過西湖,錫壺墜西湖,惜乎?錫壺!’不知在座諸位可有人能對出?”
李鳳梧笑了笑,一旁的楊邁問道:“李兄笑甚?”
李鳳梧搖頭,“沒事。”這次學會本就是湊熱鬧,並沒有想過要博取什麼名聲,這個對子自己倒是知曉的很,後世網路資訊爆炸時代,下聯一搜一大把。
對對子起於後蜀,盛行於宋明清,但很多千古名對,都是在清朝被對出,比如蘇東坡的幾個絕對便是直到清朝才被人完美對出。
當然,宋明時期也有人對出,只是不那麼完美罷了。
蘇子簌這個對子在蘇仙那時,本是絕對,不過歷經百年,早已有人勉強對出,因此並不難,蘇子簌也是為了活絡氣氛,如果開場就來一絕對那多掃興。
果不其然,十來個呼吸間,便有一位鎮江本地的富貴士子起身念道:“不才恰好想出下聯,不知可否:‘拿短椅,掛緞衣,短椅砸緞衣,斷矣!短椅’。”
便有人吹捧好對。
李鳳梧笑而不語,蘇子簌心有鄙棄卻不形於色,木待問倒是撇了撇嘴角,幾人都知曉,這早被人對出來,這人明知是他人對出,卻偏生說是自己想出,著實叫人鄙視。
不過氣氛終究是帶了起來,陸續有人獻出好對,在場諸多士子皆是有才之士,雖偶有對仗不工,但大多沒有成為絕對。
直到木待問提出一對:張長弓,騎奇馬,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居上,單戈能戟。
和蘇子簌丰神如玉的江南名士風|流不同,木待問長相奇偉,高額高顴骨,眉毛如臥蠶,雙目炯炯有神,身材更是罕見的高大,不似讀書人,倒更像軍伍中的猛將。
此對一出,滿堂盡是沉思人,就連陸游和米友仁也停下了討論,陷入沉思之中,這個對子以往從不曾聽聞,難道木待問琢磨出來的新對子?
提出此對後,木待問面有得色,這也是自己夜讀春秋時偶然所得的對子,曾求問與老師洪邁,不得答案,其後老師斷言此為絕對。
今日學會提出,便是要笑傲眾多士子。
這確實是個絕對,張拆開為長弓,騎拆開為奇馬,而琴瑟琵琶都是王字居上,單戈合在一起便是戟,不可謂不巧妙。
繪慧樓一片安靜,無人不搖頭晃腦陷入沉思,蘇子簌見狀心裡暗暗失落,自己也想不出此對,看來此次學會的風|流要被這木待問獨佔七分了。
這叫人好生不爽。
滿堂沉寂中,卻有一白衣士子微笑叩指茶几,正是陸放翁的學生李鳳梧。
蘇子簌眼尖,一眼瞥見,心裡暗想,看這樣子他是有了?被一個默默無名的人搶去木待問的風頭,也叫人痛快,便問道:“李兄可是想出來了?”
李鳳梧沒想到會被蘇子簌喊出來,聞言只得微微點頭,坦誠道:“此對不算太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