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地球徹底隔絕聯絡,那時候就不再受到控制,可以放開手腳去做。
他做這件事情,比想象中的還容易,只是用了天文探索的名義,就讓飛船順利進入了該天文區域,如他所料,所有來自地球的訊號都瞬間斷絕,而新殖民星球上的機器人,也是藉助飛船中轉的,並沒有直接與地球聯絡。
對方恐怕根本想不到,一個地球人類,能夠知道高等文明佈置的智子盲區特徵,並且能夠利用,這並不能怪劇情主角思考的不夠嚴密,而是他不知道飛船的控制者,並不是普通的人類,仍然是他極力提防的對手。如果是普通的人類,根本想不到,也做不到這些事情,更不用說去利用。
這樣一來,他便在這個宇宙中徹底獲得瞭解放,前後經歷了萬年,才最終找到機會,從被嚴密控制的環境中破開局面,還付出了一次失敗的代價。如果不是有後路可走,現在早就徹底失敗。不得不說,失去超自然力量的支援,單靠技術和判斷,想在這樣已經被佔據的世界中發展,實在太困難,換任何一個英明神武的主角過來,智慧再高深,也不能在如此大的劣勢扭轉局面。
現在他是以地球人的身份進行殖民,就算獨立,甚至反攻地球,那也是銀河內部文明的問題,已經不會受到高等文明的干涉,唯一的風險,就在與地球人數百年後必然會來的干涉。
再次駕駛飛船回到了殖民星,李林立刻下令大力開展克隆人工廠的製造,並且開始建設海上城市,從海底挖掘礦產岩石泥土資源,來作為原料。
機器人的執行效率高,不分晝夜,而且工作穩定可靠,失誤率比人低得多,唯一的問題,就在於它們不會做的事情,只能從已有知識中找到解決方案,指望它們像人類一樣進行模仿和試探來解決問題很困難。當然這也是因為這些機器人智慧程度只是一般,連永恆帝國中的機器人智慧也有一定差距,顯然劇情主角在無形中也做了限制。
防止這個殖民星的發展,超過地球,以免形成強枝弱乾的局面。
當第一批十萬克隆人出廠後,李林立刻讓天眼定位到這個世界,將永恆帝國中一批人才的意識降臨到這個世界。
由於永恆帝國已經是虛擬社會,人類的**幾乎大多數都是終身在維生艙內,因此意識轉移到其他世界,已經沒有最初時對本來**的擔憂,可以無限期的滯留,只要沒有發生意外。
這批人的任務早已經被分配好,無需李林再去插手處理,他只需要挑選優先實現的技術進行攀登即可。
很快一項項技術被重新落地實現,從城市的建造,到各種工廠的設立,除去保證這些人的基本生活需要的工業之外,其他技術的發展,主要圍繞軍事和安全方面發展。
軍事技術,一開始就落在空間技術的攻關上。從古代到未來,軍事發展的一個核心,都在於機動力,機動力高,就意味著更有可能掌握主動權,能打能逃,能夠選擇有利戰機。
對高等文明想要佔據均勢,非要跨過這道門檻不可。
一直以來,永恆帝國儘管發展快,但在本源世界中時間畢竟有限,不能動則和這些次元世界一般,上萬年過去,甚至數十億年過去。儘管收集了大量技術,一直缺少時間去實際應用,加以測試,大多數還是停留在實驗室的階段,面對已經在物質技術領域中發展到頂峰的高等文明,當然只能束手束腳,難以正面對抗。
李林藉助光球的力量,找到這個世界,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要來到史無前例的集體穿越,將絕大多數永恆帝國的公民意識轉移到這個世界,進行技術的實地研究和應用,等達到高等文明的程度,就可以返回去,回到本源世界後,由於已經有了完整的使用經歷,那麼再次復現要容易得多。
“蟲洞技術已經復現了,”
“空間跳躍技術正在研究中”
一個個報告紛紛呈交上來,裡面都是敘說著目前為止永恆帝國中已有技術的復現。
那些基本技術,都很容易,藉助這個世界已有的資源,重新應用起來並不困難。一些難以實現的技術,也是因為需要特別要素的參與,比如對物質最底層的研究,還需要精神領域的力量干涉,這就無法在這個世界上研究。
殖民星幾乎是看得見的速度在發展,遍佈星球的海洋上,建起了一座座核聚變電站,供應給一座座海底工廠,其中不乏一些非常高精尖的工廠,就算在地球上也很難建設成功,因為投資實在浩大,但產生的效益卻極低,就算國家願意買單,但也要面對民眾的反對。
但在這裡就絲毫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