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還綽綽有餘,這足夠人類未來幾十年的需要了,不過按照新的人類培養方法,藉助克隆技術製造**,藉助藉助虛擬環境來製造意識,雖然生長週期和人類正常都需要十幾年,但勝在可以一次xìng製造大數量,只要保證jīng神潛力足夠就可以啟動相關計劃,現在還是在實驗室中進行。
如果是以前的人類社會,這種違揹人類道德的行為自然不能被允許,不過永恆帝國完全是李林一人高度dú cái,只要對最終目標有用,是什麼都不在意的。而那些負責執行的人,也不會因此而反對什麼,主神給予了東西實在太多,他們完全沒有任何阻止的念頭,製造更多的人力來保衛這個政權,來維持目前的生活,是他們共同的想法。
同時被圈養的綠星人一共有四千五百萬,從中篩選出了三十萬jīng神潛力在綠sè以上,有培養價值的人員,比率不足百分之一,比起原來地球上的人類還要差得多,原來地球上的人類至少有70億,僅僅從中篩選出2億左右,比率不到百分之三,只是這些淪為原始人的三倍而已。
但這並不奇怪,雖然對方處於文化斷層,但這三十萬人能被篩選出來,也不是沒有緣故的。他們大都承擔著文化技術傳承的任務,雖然在炎星人的監視下,大量技術資料被銷燬,但他們還是靠著世代口傳的方式,將一些重要和關鍵的發展技術,以及文化思想硬記下來,這些人就是負責這些重任的,也無怪他們擁有較高的jīng神潛力。而地球上的70億人口,實際上也是有一多半沒有經受過良好教育培養的,真正有過良好教育的,數量並不多。
而現在的地球人類,新出生的那些,達到18歲成年界限的一共有三千萬,而這些人都是經過了充分的教育,透過總結出來一些提高jīng神潛力普遍方法訓練,經過jīng神潛力測試後,幾乎全部超過了綠sè基準線,普遍集中在藍sè之上,而達到紫sè以上也有不少,但超過紫sè的沒有一個,可見最高層次的jīng神潛力,不是透過普通方法可以批次得到的,這就和中彩票類似。
現在綠星可居住的土地面積一共有三億五千萬平方公里,被劃分成了三大區域,一塊是人類的生態圈,有三千萬平方公里,最高繁衍人數為一百億人口。一塊是重新劃給綠星土著繁衍的土地,有六千萬平方公里,刨去不適合建造居民點的地區,最高繁衍人口能夠達到四百億。剩下的大部分土地仍然歸這裡原來的統治者炎星人所有,不管他們是否是透過侵略的手段,剝奪了原本綠星人的土地,這對於李林而言沒有任何意義。
考慮到基礎建設還要完全依賴他們,加上效率和實際用途,勢必要儘量維持他們原來的工業圈和居民圈,只能先將一些空置地域劃出來給另外兩個文明種族。
好在這些炎星人喜歡高溫地帶,普遍集中在星球赤道周邊,常年溫度在70度左右,和地球人以及綠星人的居住地實際上並沒有多少衝突,而他們作為高度發達的文明,人口數量的增長已經到了平衡期,只是滿足文明的正常傳遞而已,並沒有數量上的絕對增長。
文明本身的確是不斷擴張的,但組成文明的個體,在繁衍後代上,卻不是越多越好,因為社會越發達,個體的待遇越高,各種享受以及成就耗費的時間就越多,撫育一個後代的成本就越高,這種情況就會決定個體不願意多撫養後代,而願意把時間投入到個體自身上面。
這就是為什麼越是落後養不起人口的國家,出生率反而越高,越是營養過剩,出產眾多的國家,反而人口出生率常年低下,人民生育意願低。
這種由個體本身決定的因素,就導致文明的擴張會進入一種動態平衡期,個體的絕大部分基本需要都可以得到滿足,能源和物質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會有激烈的衝突。
而最終,整個社會的發展源動力,就會在某種程度上轉化成對個體生命延長的迫切需求。個體的需求,才是整個文明進步的根源。為了滿足溫暖和安全的需要,人類發現了火,並且敢於利用它,為了更好地生產更多的糧食,化肥出現了。而到了最後,為了個體生命的延長,得到更多的享受時間,人類從極少數有條件追求長生的個別現象,轉化到普遍追求長壽的時代。(首發:)
'正文 第四百零九章 統治(中)'
而炎星人這個族群也是如此,他們發展到現在,已經沒有文明延續的憂慮,發shè的種子飛船可以承擔起在最後關頭的任務,而留在母星和綠星的上的族群,在一千多年中,主要乾的一件事情,就是在如何延長自己的個體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