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罷。
當李自成的大軍在崇禎十七年(1644)四月到達北京時,明政府用以保衛首都、但卻五個月不發給薪餉的十萬防衛部隊,馬上叛變。在宣府(今河北宣化)投降的監視太監杜勳,告訴城上的太監同僚說:“我們的富貴,另有地方,不要太死心眼。”
四月二十三日,起義軍在隆隆的炮聲中對北京全城發起攻擊,只一夜之間,北京外城就被攻破。李自成決定給崇禎帝最後一次投降的機會。已投降義軍的太監杜勳,奉命進城,代表“大順王”入宮談判。崇禎帝接見了這位太監,他曾是皇上的親信,首輔魏藻德也在場。杜勳說明了交換條件:明朝封李自成為王,賜銀100萬兩,承認陝西和山西為其封國;李自成則負責平定國內其他起義軍,併為明朝抗擊滿清,保衛遼東。
這些條件很有誘惑力,崇禎帝轉向魏藻德問道:“此議何如?今事已急,可一言決之。”魏藻德卻一言不發,皇上頓感不快,再次問道:“此議何如?”魏藻德仍沉默不語,拒絕為此決定分擔責任。奇 …書∧ 網皇上氣得發抖,轉身打發了杜勳。杜勳剛一離開,皇上就當著魏藻德的面猛擊龍椅,將其一把推倒。他在這一天下了最後一道聖旨,一方面痛罵諸臣誤國,一方面輕描淡寫地作了自我批評。最後卻無異於痴人說夢似地宣佈,他赦免除李自成以外的所有起義人員,而如果有誰能將李自成生擒或殺死,則封萬戶侯。魏藻德慌忙退出,談判之事也不了了之。
眾叛親離吊死煤山
次日夜幕降臨時,李自成的軍隊已佔領了北京南城。大勢已去的崇禎帝,命周皇后、袁貴妃和3個兒子入宮,簡單叮囑了兒子們幾句,命太監將他們分別送往外戚家避藏。在與16歲的太子、11歲的永王、9歲的定王哭別後,讓他們化裝成平民,逃出紫禁城。他又哭著對周皇后說:“你是國母,理應殉國。”周皇后也哭著說:“妾跟從你18年,陛下沒有聽過妾一句話,以致有今日。現在陛下命妾死,妾怎麼敢不死?”說完解帶自縊而亡。朱由檢轉身對袁貴妃說:“你也隨皇后去吧!”袁貴妃哭著拜別,也自縊。朱由忙又召來15歲的長公主,流著淚說:“你為什麼要降生到帝王家來啊!”說完左袖遮臉,右手拔出刀來砍中了長公主的左臂,接著又砍傷她的右肩,她昏死過去。朱由檢又砍死了妃嬪數人,並命令左右去催張皇后自盡。張皇后隔簾對朱由檢拜了幾拜,自縊身亡。
但朱由檢自己並不想死,在昏暗的夜色中,他帶著一批太監衝出宮門,想逃出北京城。逃到東華門時,守門的太監用亂箭阻止他逃走。再跑到齊化門,齊化門的守將是朱由檢最親信的公爵朱純臣,朱由檢找到朱純臣的住宅,朱純臣聽說皇帝駕到,這在平時是稀世的榮耀,他會狂奔出來跪在門口迎接,可是現在卻下令不準開門。朱由檢再奔向安定門,安定門的守軍已全部潰散,沒有人在那裡,城門封閉得很堅固,朱由檢手下太監們的利斧也無法把它劈開。這時已到了十九日的拂曉,大火四起,起義軍搜尋前進的聲音漸漸逼近,逃既逃不掉,只得重返宮中。如果想逃,也該早幾天做決定,朱由檢優柔寡斷的性格再次暴露無疑。
凌晨,崇禎帝登上鐘樓,鳴鐘召集百官,但無一人前來。眾叛親離的崇禎帝與太監王承恩一起溜出紫禁城,登上了後面的煤山(今景山)。崇禎帝嘆了口氣,用衣帶草草地寫好遺書,恨恨地上吊自殺,時年34歲。他死時,只有太監王承恩陪著他,吊死在他的對面。不知道臨死前,他是否想起了當年袁崇煥兩晝夜急馳三百餘里來救他的事呢。
三天後,人們在壽皇亭發現了崇禎帝的屍體。只見崇禎帝亂髮覆面,身穿藍衣,左足赤露,右著朱靴,衣帶上書寫了一段文字:“朕自登極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去朕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這段話,可以歸結為三層意思,一是“諸臣之誤朕”,再次強調他不是亡國之君,只因他的臣子們皆是亡國之臣,有推卸責任之嫌;二是“無面目見祖宗”,這是真正痛心的事;三是“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臨死還把自己打扮成愛民的仁君,可他對民眾抽的稅,比任何一個明朝皇帝都重。“死要面子”這句話,用在他身上再恰當不過了。
有人不忍目睹他的慘狀,將他葬在了3個月前死去的田貴妃墓中,後來又遷移到現在的思陵。
虛待齋曰
縱觀朱由檢的一生,他17歲當皇帝,當了17年,死時年僅34歲,人生剛好分成兩截,而這兩截是有必然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