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部分

,著手改良織布機。但是,很快就陷入了僵局。由於投資太大,賣股份所得的一筆資金已所剩無幾了,而新織布機還沒試製出來。他於是想到了汽車,但汽車比織布機更費資金。這時,他又想到了摩托車。 當時,陸軍通訊裝置上的微型發動機已經派不上用場了,都堆在倉庫裡。宗一郎得知這一訊息後,廉價把它買來,作為動力安裝到腳踏車上。這種被稱為“吧嗒吧嗒”的機動腳踏車博得好評。因為在當時,交通混亂,車輛擁擠,城裡人渴望有屬於自己的便捷交通工具。汽車買不起,這種機動車自然受到青睞。而農村裡的人也想有好的工具把米、菜從農村運到城裡販賣。所以“吧嗒吧嗒”一問世,周圍的人們聞訊蜂擁而至,第一批產品被搶購一空。 本田技研所的工人們加班工作,“吧嗒吧嗒”的產量不斷增加,最初月產300輛,後來500輛、700輛,大批購進的微型發動機已經不夠用了。本田宗一郎終於決定自己生產發動機了。他賣掉祖傳的家產,籌措資金。 經過努力,終於和朋友河島一起生產出A型發動機。雖然只是50cc的微型發動機,但它是宗一郎親手製造的第一臺發動機。這就是最早的“本田摩托發動機”,也是本田A型摩托批次生產的開始。 他的成功引起了人們的注意,許多人都在仿製本田式的“機器腳踏車”。為在摩托車領域站穩腳跟,本田宗一郎決定生產真正意義上的摩托車。1948年9月,他正式組建了“本田技術研究工業總公司”並自任社長,從此揭開了本田大發展的序幕。 發明家永遠不知道滿足,在A型車的基礎上,宗一郎又以更大功率的發動機為目標,相繼研製出效能更好的B型、C型發動機。裝有C型發動機的腳踏車參加了東京日美對抗賽,還獲得了勝利。宗一郎又向自己的紀錄挑戰,研製出D型——一種98CC、2.3匹馬力的發動機。他認為挑戰和改良相結合,就會產生出不可估量的動力。功率太大了,宗一郎又改進車身,終於試製出第一輛新車。“以速度寄託自己的理想”,所以這輛試驗車被命名為“理想號”。這是從腳踏車到摩托車的一次質的飛躍。 技術上在不斷地前進,但管理也不能放鬆。宗一郎是個很聰明的人,他知道自己的專長是搞技術,而公司發展還迫切需要管理營銷人才,於是1949年,管理專家藤澤武夫加盟本田的事業,使本田的市場逐步擴大,後來他被稱為“技術的本田宗一郎”,本田的第二號人物。 1951年7月15日是個不平凡的日子,這一天,新型“理想”摩托車上路了,當技術專家河島試車成功後,宗一郎、藤澤、河島三人激動地擁抱在一起,不管天氣突變,下起了傾盆大雨,這是多少努力換來的心血啊!這是劃時代的標誌! 不久,本田又推出了“奔利”、“天使”和“佳普”號。公司的規模也不斷擴大,效益不斷提高,初步具備了大企業的雛形。同年,宗一郎成為日本最年輕(46歲 的“藍綬帶獎章”獲得者。 一切都是那麼順利,宗一郎幾乎有些飄飄然了,但是考驗接踵而至。 1954年,因為宗一郎決策失誤,向銀行借貸鉅款,而市場的變化使得投資效益無法立即得到實現,公司負債沉重,生產資金短缺。同時,“理想”等型號摩托車的質量問題引起消費者不斷投訴,銷售額直線下降。 這時的宗一郎臨危不懼,他讓藤澤借來大筆優惠貸款,自己則把全部精力放在改進“理想”號上,幾乎到了痴迷的地步,有次做夢的時候他忽然想出了一個新的技術方案,趕忙記錄下來,天不亮就去試驗,結果竟真的成功了!為此他和藤澤都激動得哭了!事後,宗一郎感慨萬分:“人沒有刺激和壓力就不會進步,困難痛苦時的智慧才是最可貴的!” 就是在這種動力的支援下,他不顧同行的蔑視和嗤笑,參加了1959年世界最高水平的摩托車TT賽,慘敗卻不灰心,不斷地改進技術,終於在1958年的TT賽上獲得了第6名,在1961賽事上獲得了冠軍,在1966年更是創造了奇蹟,壟斷了4個級別組的世界優勝獎,包攬了賽程的前5名,至此,他從傳統摩托車強國義大利、德國人手中奪取到市場,奠定了“本田”家族的盛名和地位。 不僅如此,摩托車不能使宗一郎滿足,因為汽車才是他最終的目標。1961年,他開始研製高效能賽車,並準備參加世界汽車業最高水平的F1大賽。儘管沒有像提出參加TT大賽時那樣遭冷眼,但人們仍說:“摩托車雖有了點成績,汽車可就不同了,本田行嗎?” 第一次參賽,結果十分糟糕。宗一郎並不氣餒,他分析不是發動機不好,而是經驗不足。他鼓勵大家說:“九十九次失敗後必將在最後一次取得豐碩成果。”&nbsp&nbsp&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