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8章 城鄉差別

這個時候,就體現了鄉下跟街上有天差地別起來,同樣是一斤米,用糧票買,一斤糧票加一角四分錢一斤的國家糧庫中的米,用社辦摺子買就三角二分線一斤的米,沒有糧票或社辦摺子,就只能在黑市上買質量並不高的米,而且要用四角五分線一斤,雖然一斤米算下來,相差不過三角錢,但糧食是日常必須品,而且日積月累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而且這種開支還比商品糧社辦糧要貴得多,本來收入就比不上吃商品糧和吃社辦糧的人,糧食等生活必須品還比別人要貴,開銷要多出許多來。對於習慣了精打細算的農村人來說,這剪刀差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生活水平就會越拉越大起來。 原本準備與張富貴在張家村成家立業的郭喜梅,就在張富貴準備復員回村結婚之跡,張喜梅以退親相要挾,要求張富貴到紅旗公社街上去生活,張富貴就把郭喜梅的要求說給了張根有及堂客聽,張根有說道:“我早就猜到張喜梅知道自己兒子的身世,準備在富貴退伍之後結婚之前把這層關係挑出來說明,這樣也好,我們也把富貴養大成人,也要給他成家,既然女方要到紅旗公社街上上生活,既然我們也不能阻止孩子父母相認,現在孩子也長大了,封也封不住了,不如做一個好人,以後還可以正常來往,現在,我們就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過自己的日子。” 好在前幾年結婚的張明有已經有的一兒一女,再生一個孩子的話,如果要是生了一個兒子,自己就可以從自己三弟那兒直接過繼一個兒子過來,掛在自己名下,就是自己兩人百年之後,自己家裡的香火也沒有斷。 張根有的堂客聽後,知道事情也無可挽回,不如順水推舟,做一個順手人情,還落得一個對方念你的好來。眼見自己的侄兒過繼過來,又不要在自己家裡吃住,就是在張姓族譜記上自己侄子的名字,這個過繼就算完成,這多麼簡單而且還不會有什麼變化。張根有的堂客嘆了一口氣,說道:“也只能如此了。” 張根有就把自己二人的意思寫信告訴了自己抱養的兒子,讓他就按郭喜梅的意思辦,讓他們儘快把婚事辦了。 果然張富貴復員回來的時候,就沒有回到張家村來,而是與紅旗公社街上的陳裁縫父子相認母子相認,二家商定,張富貴不改姓陳還姓張,讓自己生的兒女恢復陳姓,這樣張姓養父母,陳姓生父母共同出錢讓張富貴與郭喜梅結婚,陳姓生父母出房子讓她們能夠在紅旗公社街上生活。這樣一場生父養父爭奪戰與張根有的退讓圓滿落幕。事情落幕後的三個月之後,張家村人才聽到風聲,此時,張富貴已經結婚三個月了,除一些上年紀的人外,還記得張根有有一個兒子其他人心中對此並無印象。 張逐夢,張有居,張樹同,張懷有也因與張富貴年青交聚也不多,平時相處也不親密何況張富貴參軍有三四年的時間,就更加生疏起來,張富貴沒有回到張家村來生活大家也沒有覺得沒有什麼不好。 二月二龍抬頭,過完正月不久,一心想早點見著自己親孫子的張貴有比往年雲貴放蜂的日期提前了十天就回來了,這次放蜂二輛改裝的三輪車比去年少產出八百斤,只產出了一千二百斤蜜糖,每人三個月共收入二千一百六十元錢,上交蜂廠二千八百八十元錢,雖然沒有去年收入高,但羅財務第一次拿著外出放蜂的錢,一下子有二千多元的收入,他也興高采烈地回到家裡去與老婆孩子相聚去了。 張大有把雲貴之行的二千八百八十元錢交給羅財務和杜會計做好賬之外,急忙騎著腳踏車回到張家村來看自己的親孫子,他從自己衣兜中拿出從貴州帶過來的戴在小孩子手腕上的兩副銀鈴鐺交給自己堂客讓她拿給王追花讓她把銀鈴鐺給小正峰帶在雙手腕之上。小孩子戴著小銀鈴鐺叮叮噹噹地響著,讓人聽著格外喜慶。 冬去春來,過完年之後,人們又迴歸到正常的生產生活節奏之中去了,日子就這樣不快不慢地過去,春插過後,人們又忙著鋤草耘禾,插下去的禾苗茁壯成長,村子裡新出生的孩子也一天天在長大,人們就是這樣生生不息地過了一輩又一輩,這樣的農耕生活方式已經有好幾千年的時間,讓人以為生活就是這樣,幾千年一如既往,一成不變地生活著,而且世世代代還將如此,就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迴圈往復地過上千年而且還將繼續這樣生活下去。 明天就是端午節,按這裡的鄉俗,一般嫁出去的女兒,這天會帶著自己的兒女回到自己的孃家去。這時的外公外婆要給自己的外孫子外孫女煮紅雞蛋紅鴨蛋,帶著蛋袋子各家回來的閨女和外孫子外孫女到一起來,比一比誰家的雞蛋圓鴨蛋大,叫做鬥蛋,誰家鬥贏了,這家的外公外婆也有面子。 張樹同自從生了兒子張志剛之後,饒有芳因為有小孩子的牽絆,她就只能在門店之內收購芥菜和小竹筍進行就地加工和貯存,不能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