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死前的癲狂,昂首挺胸的講述著自己的施政理想,咒罵燕王和吳王。匕首就在腳邊,可惜朱允炆文弱,當此之時,他也沒有撿起匕首,和朱允熥拼了的想法。
不一會兒,有護衛走到朱允熥身邊道:“稟殿下,馬氏自縊。”
“你殺了皇后?朕的兒子呢?朕的兒子呢?”朱允炆這才從悲憤得情緒中稍稍抬頭,後知後覺的意識到他還有妻子,還有兒子!
朱允熥能給他的還是那三個字,“自裁吧。”
朱允炆跌坐在地,痛哭不已。朱允熥是讓朱允炆用自己的命,換兒子的命!
朱允炆顫抖著撿起匕首,掩面痛哭。
朱允熥攜侍衛退出房間,即便沒有兄弟之情,朱允熥也願給他留最後的臉面。都是皇家人,今日他勝了,焉知來日他會不會敗。
走投無路的朱允炆,除了自裁又有什麼辦法呢?
朱允熥命人收斂屍身,不得侮辱。
朱允熥帶著人到了皇后宮中,皇后已自縊,肚子高高挺著,孕婦從不在殺伐範圍之內,她依舊帶著孩子死了。依偎在皇后身邊的是一個才三歲的小孩子,那是朱允炆的獨子。
侍衛稟告道:“殿下,馬氏臨死時,賜死親兒。”
所以,朱允熥是騙朱允炆的,他已經沒有血脈在世了,朱允熥輕輕一嘆,“也好。”
活著未必比死了舒坦,若是朱允炆有後人在,只會被圈禁中都老家高牆之內,終身不見外人,孤身一人、懵懂而死。他的母親已經替他做了選擇,就不必自己費心了。
朱允熥這樣安慰著自己,心中卻止不住的悲涼,眼淚不聽話的冒出來,這就是結局,失敗者的結局!
朱允熥在宮中生活多年,熟門熟路的走到乾清宮書房,翻出玉璽來。這就是皇位的象徵,他們兄弟爭了半輩子的東西,燕王不惜起兵,也要爭奪的東西。
朱允熥撫摸著溫潤玉石沉思,外面傳來甲冑撞擊之身,一大隊人馬奔行過來。
“殿下,燕王到了。”門外朱允熥的侍衛通稟道。
朱允熥提著玉璽出了乾清宮大門,燕王帶著一干將領飛奔而來,甲冑上還有未乾的血跡。燕王就這麼死死盯著朱允熥,朱允熥倒提玉璽的手有些發抖。
朱允熥看著燕王蓄鬚的臉,比之上次見面,燕王黑了些瘦了些,左頰還有未乾的血跡,一身英武鐵血之氣。
燕王看著朱允熥,這個侄兒是他親手養育長大的,視之親兒。
燕王和吳王的親衛,左手壓住刀鞘,右手抓住刀柄,隨時準備長刀出鞘,為自己的主君效死。
朱允熥慢慢走下臺階,一步步走向燕王。他的護衛想要跟隨,朱允熥卻揮手阻止了。燕王的護衛看著一步步走來的朱允熥,手心直冒冷汗,長刀就要出鞘,卻也被燕王揮手阻止了。
這是他們叔侄之間的較量,兩人眼神相對的走了過來,誰也不知道兩人到底在想什麼。等朱允熥慢慢走到燕王面前後,突然單膝跪地,奉上玉璽,口稱:“拜見陛下。”
嚇得燕王身後護衛紛紛閃開,不敢誤受此禮。
燕王也大吃一驚,終於露出笑容,扶起朱允熥道:“好孩子,你以往都叫叔父的。”
“叔父。”朱允熥低頭,好似不好意思似的叫了一聲。
局勢就這樣詭異的平靜下來,外面多少人引頸仰頭的盼著兩王之間再起兵戈,可事情突然就這樣波瀾不驚的平定下來,好似點燃了一個炮仗,萬千期待它能炸出巨響,等啊等,卻最終只等來閃爍的火花,片刻便沒了蹤影。
燕王居然攜著吳王的手登上乾清宮丹陛,向世人宣佈:“偽帝伏誅,國難已平。”
吳王順勢道:“全靠叔父力挽狂瀾!皇祖父臨終時神志清醒,想要更改遺囑,立叔父為太子。奈何偽帝假傳聖明,令天意不達儲君之手。此事有寧國公主為證。還請叔父仰承天意,俯順民情,登基為帝,以安臣民。”
眾臣看著吳王走下丹陛,行稽首大禮,心中一片茫然。武將的盔甲上還有血跡,文臣們臉上依舊是驚惶不定的表情,可他們好像突然更不上世界的節奏了。
“賢侄快起,本王已說過,歸正朔,靖國難,若論嫡子嫡孫,你才是正朔。”燕王也走下丹陛扶起吳王。
“叔父,皇祖父留有宗法,嫡子嫡孫不能承襲時,可令兄弟承襲。小侄年幼德淺,不堪大任,還請叔父登基,以安臣民。”吳王被扶起,也依然堅持自己的決定。
這時候,燕王才長嘆道:“棣年少德薄,何德何能,不敢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