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學姐,範文靜】………
“這麼古老的一棟建築!都多少年的歷史了?”羅世林剛才在路上,就見到了豫州大學很多古建築,現在報名的地方竟然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建築物。
高瞳略微有點尷尬的笑笑,“我也不知道它一開始是做什麼用的,擁有多少年的歷史。不過現在它是咱們學校的校史館。原因是因為很多學生在學校裡待上四年,都不會來這裡參觀一次,所以學校迫於無奈,在開學的時候,把它當做報名處。”
三人走到建築物下,羅世林抬頭一看,一個黑色匾額,上書五個鎏金大字,“應天府書院”。
再往前走,羅世林就看到一個類似海報的介紹,“豫州大學的前身為應天府書院,又稱睢陽書院,原址位於河南省商丘縣城南,由五代後晉楊愨所創,並列中國四大書院之一,宋初書院多設於山林勝地,唯有應天府書院設於繁華、鬧市之間,歷來人才輩出……”
乖乖,歷史竟然能追溯到五代時期。
羅世林越看越是心驚,跟著高瞳慢慢的往前走,原來應天府書院起源五代時期,展於宋朝年間啊……
宋朝文學大家范仲淹就是畢業於該書院,後來晏殊力邀范仲淹回應天府書院任教,使得應天府書院之名在宋朝聞名天下。
應天府書院在元朝的時候沒落,後來跟朱元璋還有著一段趣話。
明太祖朱元璋,在皇覺寺敗落之後,他被迫離鄉做了一名遊方僧人,遊歷至此落難,被當時的應天府書院院長鄭復初所救,鄭復初是當時著名的理學家。
在此,朱元璋一待就是三年,期間得到了鄭復初的教導。
朱元璋在臨別之時,鄭復初推薦自己的得意門生劉基給他,也就是後市為大家所廣為熟知的劉伯溫。
在朱元璋身成名就之後,感激鄭復初的知遇之恩,恩寵應天府書院,使得書院再次聞名天下。
……
“還真沒了解過豫州大學還有這麼悠久的歷史啊。”張鈞儒在觀看之後,咋著舌頭說道。
高瞳笑笑說道,“不單是你,以前就連在校讀,所以學校才會把校史館在開學時當做報名處。”
幾人一邊感慨學校的歷史,一邊理解學校的苦心,停停走走,足足過了十餘分鐘,才到報名處。
報名處就有點顯得不倫不類了,在一間復古的房間裡面,電腦液晶顯示器放置在一張古舊的書桌上面。
在羅世林報名的時候,工作人員查詢到羅世林的名字說道,“羅世林,你是雲州文科狀元,所以大學四年在校期間,學費、住宿費等一切雜費全免,另外還每月補助生活費5oo元,這個按月放到你的校園一卡通裡面。”
接著工作人員又補充說道,“還有,你所免的住宿費,是學生公寓四人間的費用,如若提高標準,需要另外交納費用。”
羅世林在來的時候就有想到,自己是來學習的,而不是來享受的生活的,說道,“四人間足夠了。”
張鈞儒就沒有這麼好命了,把所有的費用一項一項的交完,他看羅世林選的四人間公寓,也跟著這麼選了。
高瞳待羅世林和張鈞儒辦理完手續之後,笑著說道,“接下來,我就不送你們去公寓了,剛才報名的時候給你們一個校園地圖,你們看著地圖過去就是了,如果嫌遠,可以坐校園公交車。”
告別高瞳,羅世林翻出校園地圖,找到校史館的位置,頓時有點無語,指著地圖對張鈞儒說道,“看樣子,咱們是從學校南門進來的,走了半天到校史館,在地圖上面才是不到兩厘米的距離啊!”
“就是,咱們現在在校園的這個角落裡,我說怎麼都是古建築啊,咱們就是在古代舊址區裡面啊,平時南門就是供遊客進入用的。”
張鈞儒拍了一下腦門,說道,“我想起來了,咱們來的時候,坐的那輛公交車是旅遊專線!”
羅世林二人一邊罵司機師傅無良,沒有給自己講清楚,一邊往學生公寓的方向走。
校園地圖上的標註,可是顯示的清清楚楚,17號公寓離他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最少也有半張地圖的大小。
剛出古代舊址區,二人就看到一輛學校的校園公交停在前面,下來一群新生,跟隨著幾名美女接待員去校史館報名。
那幾名美女接待員穿著得體大方,看模樣應該是大三的學生。
張鈞儒看著他們從身邊過去,流著口水感慨,“媽*的,咱們進錯了校門,錯過和漂亮師姐們交流的最佳時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