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世界中的坦克,在大海中是當之無愧的霸主。
它們能用八條腿在海底沙地上走路。海蠍子,顧名思義是生活在海里的,所以後面還有條扁平如槳的腿以供划水之用。雖然它們通常在海底居住,但也能在淡水中和陸地上生活,所以張凡虎等人在岸上發現這麼一隻海蠍子似乎沒什麼大不了,但是別忘了它們生活的年代。
在進化到最完美的時期後,海蠍子慢慢進化著,分化成了很多種類,它們是現代蠍子、蜘蛛、蝨子等所有陸地節肢類動物的祖先。但是在兩億五千萬年前的二疊紀大滅絕與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水裡生物一併消失了,從此再沒出現在化石記載中,獨留下了無窮多的後代生活。
(書中的很多資料來源都不止一個方面,這樣可以使資料更為全面,也更為精確,但是這就很容易造成一些衝突。單說此章中出現的二疊紀的年代,我在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定要知道的2008個自然常識》中看到的關於二疊紀始末年代為兩億八千萬年前到兩億三千萬年前,跨越五千萬年;而百度到的是兩億九千五百萬年到兩億五千萬年,跨度為四千五百萬年,雖然跨度的誤差為五百萬年,但是始末末年代相差可是上千萬年啊!一萬年也太久,更何況是一兩千萬年!
這件事沒完!資料我會繼續查詢,我在這方面不會相信任何所謂的權威,知識時嚴肅的,以後有結果了我會告訴讀者們的。)
第三十七章:血洞(第一更)
滅絕兩億多年的海蠍子居然在一片沙漠中的怪異雨林中被發現,這就像是在現代的城市中看到一頭滅絕六千五百萬年的霸王龍一樣,時間、地點都是相當的不合適。
不過幸虧這隻海蠍子與四億多年前它們最繁盛時期有些不一樣,最明顯的就是長度短了百分之二十,那體積就小了約三分之一。不過這隻海蠍子似乎已經進化為“兩棲”動物了,它後面用來划水的像雙槳一樣的腿倒是沒怎麼變,和它們數億年前的先輩們一樣,但是其餘八隻用來在沙地上爬行的腿卻變得更細長有力了,適合在陸地上爬行。
另外,這隻海蠍子的兩隻前大螯也變得更細長,成一個長橢圓的梭形,這樣的大鉗子在雨林中也更適用,而且在水中也影響不大,它已經成了完美的水陸兩棲捕食動物。
“梆梆!”張凡虎用食指中指的指關節扣了扣海蠍子的褐色背甲,發出碰到金屬般的清脆聲音,可見防護力之強。
但是,這隻海蠍子卻死了,不然張凡虎等人怎麼能在它身邊細細研究。
這隻在現代陸地上也能稱王稱霸的海蠍子不僅死了,而且死得很奇怪。在它脊背上一個深深的洞,拳頭大小的洞深入海蠍子的胸腹部,藉著斜射入的光線可見最裡面血肉模糊,但是洞的四周卻很光滑。
有的人說蠍子沒有血液,只有以蛋白質為主的體液,這其實是錯的。蠍子、蜘蛛、蝦、貝類、章魚等節肢動物或軟體動物血液大多都是藍色的;與藍色人智月一樣,很有可能是這類動物的血液當中含有銅離子,當銅離子和氧結合後,形成血藍蛋白,使血液呈藍色。
另外因為這種藍色的血液一旦接觸細菌,就會凝固。空氣中有無論是種類還是數量都繁多是細菌,血洞中肯定與細菌相結合了,但是腹部身處受創太厲害,所以才造成了洞口平滑、洞內血肉混亂。
這種蠍子必須設法抓住一隻!太奇異了,一個物種居然能夠跨越數億年到自己面前,這其中絕對有什麼秘密,而且這不僅是生物上的秘密,張凡虎能感覺到另外的奇異之處,就單說這隻蠍子是的死亡原因就是一個迷。
張凡虎看著光滑的洞,能透過洞清晰地看到它的背甲的厚度,那可是足有一厘米厚的堅硬殼啊。張凡虎用力地摳動洞口的硬殼,發覺這種堅硬程度並不下餘骨頭,或者相當於兩層獵手們穿的鞋子底部,那可是雙層野牛皮做的真皮鞋子,海蠍子的外殼硬度就相當於四層經過鞣質的野牛皮。
現在在這個堅硬的殼上有能輕易地穿透甲克,而且勢如破竹地深入海蠍子的體內,最重要的是這種巨大的力量力量用得很巧妙,或者是刺入物頂部異常尖銳,這樣才可能在不損壞洞口周圍的硬殼的情況下進入其內。
這種難度就像瞬間在貝殼上打一個圓洞,而且不能破壞其餘部分,這可就不是簡單的力道問題了。還有一種原因,這個洞不是被刺出來的,而是被鑽出來的,而且使用的時間同樣很短,就像高速旋轉的菱形子彈頭!
子彈!張凡虎頭腦中靈光一閃,現在什麼事情也不能靠著以前的思路來思考了,因為史前世界太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