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可能會延長到五六百里。
李巖經過反覆權衡,最終選擇了第一條路!
事實證明李巖的選擇是正確的。
因為長時間領不到軍餉,又要忍受各級將領的欺壓凌辱,駐守在邊塞據點裡的大明邊軍早已經對大朝朝廷徹底失望,幾乎是義軍剛剛殺到,這些受夠了欺壓的邊軍將士就紛紛揭竿而起,他們殺死了平日騎在自己頭上作威作福的邊鎮將領,然後義無反顧地投奔了造反大軍。
等李巖大軍打下朔州的時候,他們已經攻破了沿途的幾十個軍事據點,至少八千多官軍搖身一變成了義軍將士,這八千多官軍雖然有不少是衛所軍,裝備奇差也缺乏訓練,但相對於陝西義軍而言,這些衛所軍也算得上是“精銳”了。
何況這八千多官軍中,也的確有不少真正的精銳。
更重要的是,這些變節的邊軍還把有關大同的大量情報帶給了李巖,這其中就包括大同鎮共有多少邊軍,大同府共有多少百姓?又有多少邊軍分散在周邊的軍事據點裡,又有多少駐紮在大同城裡?
對於像李巖這樣的將領來說,這些情報的價值甚至遠遠超過八千邊軍將士本身!
義軍剛剛打下朔州,趁著大軍稍事休整的時機,李巖緊急召集了馬守應、賀一龍、賀錦、劉希堯、藺養成、李虎、荊茂成、李玄等人議事。
李玄原本是延綏鎮孤山堡的把總,因為孤山堡的守備想借義軍之手殺了他,他便一怒之下殺了孤山守備,然後帶著孤山堡內的八百多官軍投奔了義軍。李巖不希望沿途收編的官軍被馬守應五人所瓜分,便把這些官軍獨自編了一營,由李玄統領。
等眾人到齊了,李巖才朗聲說道:“諸位將軍,現在已經可以確定,大同鎮邊軍總兵力在一萬八千左右,其中八千軍隊駐紮在大同城北的大營裡,其餘一萬多人分散駐守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