級一官員,權勢倒挺大的,但劉逸知道,他們只是行彈劾職,並不插手案件的審問,不成這名狄姓侍御史還兼著大理寺的職?正因為有許多的不解,劉逸必須要去弄清楚來,不要自己府中的這兩名下人到時下落不明,那就悲慘了。
這重要的人證沒有人,萬一哪天要和李敬玄那傢伙對質,都沒有了證據。
劉逸當下裝作一副很害怕的樣子,不敢看面前的這位公主,頭垂得更低了,腦中卻在飛快地思索著,如何能讓這位公主放過自己,讓自己出宮去。
“喂,本宮問你,你是那個人嗎?”這個公主問出了一句莫明其妙的話。
不過劉逸卻是知道這公主問話的意思,但當作不明白,滿臉驚愕地看了眼公主,儘量讓表情扭曲,搖搖頭,表示不明白其中的意思,“草民不知道公主所指什麼!”
看到劉逸這樣的一副神情,這名公主似乎也有些懷疑,當日救她的那個少年公子是何等的自信與瀟灑,讓她驚愕之下都牢牢地記住了少年公子那非常帥氣加自信的面容,今日遇上的這個少年人雖然面貌上有些相象,但所表露的這份神情卻相去甚遠。更因為當時受到驚嚇,再加上事後的一些想象和美化,所記憶的東西都與原來有些偏差了,讓她感覺面前這個人與記憶中的那個人相差比較多。
但天下間有這麼巧的事?
“九公公,此人是誰?”這名公主卻轉頭問起了劉逸身邊的那名宦官。
“回公主,此人是新科武舉的頭名獲得者,先工部劉尚書的三子劉易安,今日在殿上為父鳴冤”這名宦官不敢有絲毫的猶豫,把他所知道的都講了出來。
“武舉頭名?劉易安?父親病亡?為父鳴冤?”這公主聽了又疑惑地看了看垂著頭不做聲的劉逸,更仔細地瞄了幾眼劉逸頭上綁的孝帶,臉上不解的神情更是濃了,再問宦官,“那這是去哪?”
“公主,奴奉天皇陛下的命,領劉公子出宮!”這名宦官陪著笑回道。宮中人最怕遇到這名難纏的公主,他也不例外,生怕一不小心回答錯了,又要受罰。
“哦?!那你們去吧!”出乎劉逸的意外,這名公主卻不再追問什麼,讓他們走了。
劉逸心內鬆了一口氣,忙作禮和跟著領路的宦官離去。
走到一個無人的地方,劉逸上前一步,小心地問道:“請問公公,這是哪位公主啊?”
聽到劉逸如此問,這名宦官看了看周圍,看到沒有人注意,這才輕聲地說道:“這是天皇陛下和天后娘娘最最寵愛的公主,封號太平,幸好今日沒有刁難我們,不然”說著還是一副後怕的神色。
“太平公主!?”果不其然,還真是這妖女
雖然說劉逸已經有些猜到這名公主就是歷史上那驕橫淫蕩的太平公主,但從宦官口中證實了自己的猜測,還是有些吃驚。
自己當日救了她,今日又在宮中遇上,還被她相認了一番,劉逸知道以後肯定會有麻煩事的。雖然說當日太平公主受到驚嚇,不一定能記清自己的面容,今日自己又儘量裝出一副悲傷加驚慌的樣子,太平公主還不一定能確認當日救她的就是自己,但此妖女心中有了懷疑,又有這般興趣,肯定會再去打探一番,對自己來說自不是好事。
惹上這人兒,以後還不知有什麼事兒發生,想到這,劉逸有些後悔,當日不該出手相救的。
只不過當日並不知道馬車內就是太平公主,而且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看到驚馬將撞翻馬車,有人要遭難,不出手相救,那是太說不過去了。
這名宦官還不錯,會告訴自己這些,劉逸正想再問一下其他事兒,但宦官卻已經繼續往前走了,劉逸只得跟上。
讓劉逸更是意外的是,這名宦官領著自己從左銀臺門出了大明宮,看著當日曾經舉行過武舉比賽的羽林軍校場,還有那些好奇地望著他的羽林軍將士,劉逸有些想哭
第四十三章青海的事要如何處斷
劉逸看著熟悉的左羽林軍校場,呆愣了片刻。
自己的跟從劉本還在望仙門外等候,從這裡到望仙門還有非常遠的路,將自己從這個門帶出宮,那是要跑非常長的路才可到達望仙門外,這名宦官帶自己這邊走是何意?不成怕自己干擾了那位姓狄的侍御史審案?劉逸想著自己現在可沒這個能耐干涉官員審案啊!
那名領著劉逸出宮的宦官對劉逸行了個禮,並未說什麼即走了。
劉逸也只得在守衛宮門的宮中禁衛羽林軍將士的注視下,走出了左銀臺門。
或許守衛的禁軍將士有不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