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部分

心情就好轉了一點。接著,她就安靜地躺在床上看書了。

例二:孩子們不能去看電影

一天晚上,孩子他爸和我約好去戲院看電影,讓孩子們在家做作業。可是他們知道我們不帶他們去就非常不高興,明知我在去戲院之前,有很多家務事要做,也不來幫我一下忙。於是,我說:“喂,孩子們,你們都不願意幫我忙嗎?可是我敢

說,你們都想要我幫忙,你們都想跟我們一起去看電影,對嗎?”

他們一個個面露笑容,接著,就開始動手幫我忙了。可見,體會孩子的心情很重要。

例三:孩子功課多

十三歲的陳禮一到家;就嘟嘟嚷嚎很不高興他說:“數學老師最討厭了,出了那麼多作業,害我都不能好好玩。”

要在以前,我會這麼說:“這怪不得你老師,要怪的是你自己,你應該在學校裡就把握時間把作業做完。”這往往使得他跟我頂撞。這次我說:“你們現在功課負擔也是越來越重了,既要背書、寫字,又要做那麼多數學題目,……”陳禮回答說:“可不是,好了,我還是現在就把它做完。”

例四:孩子上臺演奏緊張

小冰,十四歲,她平常練習時,能把鋼琴彈得很好。可是每次音樂會上表現都不佳。因為上臺前,她心情總是很緊張,害怕得想哭。我一貫的作法是安慰她:“你平常彈得那麼好,上臺也會彈好的。”“不要怕;勇敢點。”“不要在乎聽眾;他們大多數根本聽不懂你彈的是什麼。”可是這些安慰話起不了什麼作用,她每次演奏,不是忘了曲譜,就是指法僵硬,彈出的調子平凡、單調。於是,演奏之後,她又是一場哭訴。我再怎麼說好,也無濟於事。

上星期,學校又要求她去演奏,表演前,她還是犯老毛病,哭著說她不能表演了。我沒有責備她,而是以同情的口吻說:“在臺上演奏是跟平常練習不同,那麼多人瞪著你看,你可能覺得他們在挑你的毛病,想起就緊張,是嗎?”

小冰感激地抬起頭說:“噢!媽媽,真沒想到你能體會我的心情。”

她平定了一下情緒後,就上臺演奏了,那次她表現得非常出色,演奏得很好,充分發揮了她的能力。下臺後,她激動他說:“真高興,我成功了!我對得起聽眾的掌聲。”我回答:“當然,這次真是太棒了。”

●如何看待孩子的焦慮

西方心理學家在研究焦慮時,他們對焦慮的成因說法不一。佛洛依德(Freud,1936)認為焦慮是由壓抑自我而產生的。杭奈(HOmey,1937)則認為焦慮來自從小對一切事物的不安全感,特別是親子之間的關係。由於一般青少年因功課升學的壓力。同伴的壓力,或與父母在相處時的情緒狀態,都容易讓他們產生不舒服、苦惱、逃避的情境。

因此父母的管教態度是足以影響子女的心理因素,過於溺愛或放縱的父母,則會導致子女缺乏自信、反抗、自卑;過於權威的父母,則會導致子女消極、恐懼、畏縮的態度,甚至影響其生理發育,故此父母在看待子女的焦慮情緒方面,應有幾種做法。

①父母不應在課業上做過多的要求。

②適時與子女溝通,引導他們說出心裡的想法,並設法建立子女對你的信賴感。

③告訴他,並鼓勵他,不論你的成績、美醜,都不影響自我的價值。

④民主作風,幫助他接納自己,多讚美他的優點。

很多父母因疏忽孩子的心理反應,而一味糾正他外在的偏差行為,那隻會導致與青少年子女的疏離,因此,當孩子們需要理解時,尤其在他們鬧情緒時,父母更要理解他們、同情他們,真心誠意去幫助他們。這樣才能乎息他們的情緒,收到好的效果。當然,施教要因人而異,不可千篇一律。

第八章 順著孩子意見的技巧

●不要攻擊子女的意見

●巧妙解決子女的埋怨

●要善於引導

●父母與子女如何溝通意見

●代溝不是壞事

●不要攻擊子女的意見

不要輕易否定青少年子女的看法和想法,不要駁斥他們的意見;另外對他們所看到、聽到、想到的要予以相信,不要都以為不對。

如下面這位母親的做法就欠妥:

米蘭跟母親上街,她看到一件衣服,說:“這件衣服挺好看。”

母親:“才不呢!既難看又俗氣。”

母親這麼直接反駁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