濾好的鴉片液又重新如第一次一樣在稍加熱,第三個人放入兩大瓢的氯化銨並加以攪拌。氯化銨使嗎啡結晶而沉澱,再經過布的過濾,嗎啡就自溶液中分離出來,這些灰黃色的結晶物就是嗎啡了。
普通10公斤重的生鴉片只能煉出1公斤左右的嗎啡。這種第一道煉出來的嗎啡呈灰黃色,並非100%的純品,它仍含有一部分的可卡因。把這種嗎啡壓成塊狀後,金三角的人通稱為黃批。它的純度為95%左右。
精製嗎啡結晶有一部分送到隔壁的房間裡去提煉成更純的嗎啡,而大部分就這樣裝成一包一包運到隱藏在其他地方的海洛因工廠去了。
在另一間草房裡,那裡一個瘦瘦的老人正在幹活。他用一個量筒,把量好的丙酮倒入大搪瓷盆的精製嗎啡中,然後輕輕攪拌,讓混合物自動起化學作用,再把溶液經過濾紙濾過後就得到了雪白色。純度在99%以上的嗎啡了。這種嗎啡壓成塊,就稱為白塊。
白塊有兩種:2公斤裝及3公斤裝兩種。每塊的表面上印有“999”三字,表示它的純度是99。9%,因此,白塊又稱為“三九”。
至於把嗎啡提煉成海洛因,則加入醋酸酥等化學藥品,經過濾,結晶而成。其中最高階的海洛因稱為“白粉”,“中國麵粉”,其海洛因含量可達90%以上。
2。7坤沙“治國有方”
坤沙利用出賣毒品所得暴利,建立了一支訓練有素的膘悍的毒品武裝走私護運隊,大約4000至5000人。因為坤沙深知,在“金三角”這樣複雜的地界,沒有槍桿子就沒有一切。這支以緬甸山地少數民族青年人為主的軍隊,不僅有一般的武器如機槍、M一16步槍、衝鋒槍,甚至裝備有美式短程火箭,在國民黨軍殘部訓練下,戰鬥力日益增強,連“老師”後來也自愧不如。他們耳目眾多,訊息靈通。當緬軍從緬方一側進剿時,他們就溜到泰國;當泰緬軍合力圍剿時,他們又潛入寮國,兵力損失不多。
坤沙治軍威恩並重。他本人相貌英俊,像個白面書生,兩眼炯炯有神,頗為聰慧,並不凶神惡煞。雖識字不多,卻頗尊重“讀書人”。他對其同伴講義氣,對撣族人重感情,待人隨和,甚至問寒問暖,以示關懷,頗有些草莽英雄的氣概。
儘管坤沙販毒無數,卻不準其部下吸毒,他本人也早已戒毒,以為示範。規定任何人發現其部下吸毒均可當場處決。其上層官員也不吸食毒品。
坤沙軍隊實行供給制,每個士兵每月還發給津貼。中隊長以上官員按職務大小在海洛因提煉廠佔有股份,按股分紅,經濟十分寬裕,因而大多死心塌地為坤沙賣命。坤沙能在“金三角”勃起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巧妙地利用了“金三角”長期存在的民族問題和民族矛盾。前已述及,在坤沙1969年被緬甸政府誘捕後,他的得力助手張蘇泉立即在政治上來了個180度的轉彎,把其販毒武裝更名為“撣邦革命軍”。並宣稱:要為撣族同胞的“自由獨立”鬥爭到底,他們製造和販運毒品是為撣邦的獨立“革命運動”籌措必要的“經費”。這樣,坤沙轉眼之間就由“鴉片大王”變成了“民族英雄”,把一場從事毒品活動的骯髒勾當,化為“神聖”的爭取民族獨立的“英勇”鬥爭。因此,坤沙雖然遭受到緬甸政府軍的圍剿,但卻博得撣邦反政府人士的擁戴和讚譽。
儘管有人嘲笑說:“坤沙們如果是革命軍,那世界上所有的毒販都是革命家了。”“但是,人們都不否認坤沙的投機行為是一次頗為高明的成功的政治突破。他的政治投機,竟然贏得國外某些人的欽佩和承認。據說,美國在卡特執政時期,根據保護”人權“的原則,曾派遣一個非正式代表團去”金三角“調查坤沙的”民族獨立運動“和販毒之間的關係。在美國代表團的考察報告中,充滿了對坤沙同情的詞句。為了取得美國的支援,坤沙提出,只要美國拿出35000萬美元,他可以負責把”金三角“的鴉片全部收購,不再使毒品非法流入國際市場。1977年,一些美國國會議員在紐約州前議員沃爾夫的率領下,曾訪問緬甸,並對坤沙表示會考慮他的建議。後來,美國卡特政府以”不能和叛軍進行後門交易而干涉緬甸的內政“為理由,拒絕了坤沙的建議。
2。8與泰國政府周旋
坤沙進入泰國北部以後,“金三角”的毒品發展更快,產量大幅度上升。其“王都”萬欣德鎮,一時商賈雲集,八方聚會。
緬甸、泰國、寮國的人自不必說,凡是到泰國旅行的人都可前去“遊覽”。許多外國毒品販子便乘機把毒品夾帶出去。同時,坤沙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