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一下子高大起來,而且身上洋溢著光輝,我只覺得滿眼金光閃閃。連車站附近那些高大的木棉樹上碗口大的淡紅的花朵都變得異樣地大,異樣地耀眼。他一下子好像變成了中印友誼的化身。我抓住了他的雙手,一時說不出話來。他仍然牢牢地抱住自己的孩子。我用手摸了摸小孩子的臉蛋,他當然還不懂什麼是中國人,但他卻天真地笑了起來。我祝願他幸福康寧,祝願他的小孩子茁壯成長。我對他說,希望能在中國見到他。他似乎也有點激動起來,也祝願我旅途萬福,並再一次希望我再到印度來。開車的時間已到,他匆忙地握了握我的手,便向車站的售票處走去。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他還不時回頭看,他的小孩子又對著我伸出了一雙小手,紅潤的臉笑成了一朵花……
到現在將近三十年過去了。我當然沒能在中國看到他。今天我又來到了印度,仍然看不到他和他的孩子;不管我怎樣望眼欲穿,也是徒勞。這個小孩子今年也超過三十歲了吧,是一個大人了。我不知道他們父子今天在什麼地方,他們在幹什麼。這小孩子是否還能回憶起自己三四歲時碰到中國叔叔的情景呢?“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我們古代的詩人這樣歌唱過了。我們現在相隔的豈止是山嶽?簡直是雲山茫茫,雲天渺渺。恐怕只有出現奇蹟我才能再看到他們了。但是世界上能有這樣的奇蹟嗎?佛教聖蹟巡禮佛教聖蹟巡禮
我第二次來到了孟買,想到附近的象島,由象島想到阿旃陀,由阿旃陀想到桑其,由桑其想到那爛陀,由那爛陀想到菩提伽耶,一路想了下來,憶想聯翩,應接不暇。我的聯想和回憶又把我帶回到三十年前去了。
那次,我們是乘印度空軍的飛機從孟買飛到了一個地方。地名忘記了。然後從那裡坐汽車奔波了大約半天整,天已經黑下來了,才到了阿旃陀。我們住在一個頗為古舊的旅館裡,晚飯吃的是印度飯,餐桌上擺著一大盤生辣椒。陪我們來的印度朋友看到我吃印度餅的時候,居然大口大口地吃起辣椒來,他大為吃驚。於是吃辣椒就成了餐桌上閒談的題目。從吃辣椒談了開去,又談到一般的吃飯。印度朋友說,印度人民中間有很多關於中國人民吃東西的傳說。他們說,中國人使用筷子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用筷子連水都能喝。他們又說,四條腿的東西,除了桌子以外,中國人什麼都吃;水裡的東西,除了船以外,中國人也什麼都吃。這立刻引起我們的鬨堂大笑。印度朋友補充說,敢想敢吃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敢吃才能新增營養,增強體質。印度有一些人卻是這也不吃,那也不吃。結果是體質虛弱,壽命不長,反而不如中國人敢想敢吃的好。有關中國人的這些傳說雖然有些荒誕不經,但反映出印度老百姓對中國既關心又陌生的情況。於是餐桌上越談越熱烈,有時間雜著大笑。外面是黑暗的寂靜的夜,這笑聲彷彿震動了外面黑暗的、一點聲音都沒有的夜空。
我從窗子裡看出去,模模糊糊看到一片樹的影子,看到一片山陵的影子。在歡笑聲中,我又時涉遐想:阿旃陀究竟在什麼地方呢?它是在黑暗中哪一個方向呢?我們什麼時候才能看到它呢?我真有點望眼欲穿了。
孟買,歷史的見證(6)
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就起身向阿旃陀走去。穿過了許多片樹林和山澗,走過一條半山小徑,終於到了阿旃陀石窟。一個個的洞子都是在半山上鑿成的。山勢形成了半圓形,下臨深澗,澗中一泓清水。洞子有大有小,有深有淺,有高有低,沿著半山鑿過去,一共有二十九個。窟內的壁畫、石像,件件精美,因為沒有人來破壞,所以儲存得都比較完整。印度朋友說,唐朝的中國高僧玄奘曾到這裡來過。以後這些石窟就湮沒在荒榛叢莽中,久歷春秋,幾乎沒有人知道這裡還有這樣一些洞子了。一百多年前,有一個什麼英國人上山獵虎,偶爾發現了這些洞子,這才引起人們的注意。以後印度政府加以修繕,在洞前鑿成了曲曲折折的石徑,有點像中國雲南昆明的龍門。從此阿旃陀石窟就成了全印度全世界著名的佛教藝術寶庫了。
我們走在洞子前窄窄的石徑上,邊走邊談,邊談邊看,注目凝視,潛心遐想。印度朋友告訴我說,深澗對面的山坡上時常有成群成群的孔雀在那裡遊戲、舞蹈,早晨晚上孔雀出巢歸巢時鳴聲響徹整個山澗。我隨著印度朋友的敘述,心潮騰湧,浮想聯翩。我彷彿看到玄奘就踽踽地走在這條石徑上,在陰森黑暗的洞子中出出進進,時而跪下拜佛,時而喃喃誦經。對面山坡上成群的孔雀好像能知人意,對著這位不遠萬里而來的異國高僧舞蹈致敬。天上落下了一陣陣的花雨,把整個山麓和洞子照耀得光輝閃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