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7部分

山天皇素來不大和睦,於是堅持擁立後深草天皇,宮廷的分裂就此形成。

但是文:十一年(德佑元年)的正月,龜山天皇讓位於子世仁親王(也就是隨其而來的後宇多天皇)開始執掌院政,其兄後深草上皇十分失望,辭去太上天皇的尊號並落飾,將情況告訴鎌倉幕府。

當時的關東申次西園寺實兼,開始讓妹嬉子進入龜山天皇的中宮,採取接近大覺寺統的立場,在與大覺寺統發生不愉快的事情之後接近後深草上皇,對幕府進行遊說其中的利害關係。

幕府原先極力採取不介入皇統問題的方針,也不得不出面進行調停,結果決定採取立後深草上皇的皇子熙仁親王為東宮,將來此皇子即位後實現後深草上皇的院政的方案。

自此,日本宮廷裡面就形成了兩派。一派是後深草家的,稱持明院統,另一派是龜山家的,稱大覺寺統。兩派輪流當天皇,

幕府的方案得到兩統的承認,翌年十一月實現熙仁親王的立太子。後深草上皇考慮出家、蒙古襲來的對外危機等因素。使得兩個皇統的關係在一段時間內表面上變得融洽。

但是龜山上皇心裡知道自平安時代末期以來,日本的天皇一般都於十歲左右繼位,二十歲左右便開始隱退。鎌倉幕府先是攝政政治,接著又迎來院政時代。在攝政政治時代,天皇是權力的源泉,然而真正的執政者是攝政或關白。

這說明律令制的衰落,也可說是上代天皇不親政傳統的復活。攝政或關白是天皇的外祖父,而天皇的父親或祖父從天皇那兒取得政權的形勢是院政。鎌倉幕府時代武家勢力興起,權利逐漸轉向幕府。

龜山上皇想廢除了院政,實現了他主張的政出天皇的願望。他希望由自己或者是自己的兒子後宇多天皇完成這一歷史使命,但是心裡更加清楚,皇權的確立,其根本在於打倒幕府。

此時,正適鎌倉幕府的執權者北條時宗對付外敵,幕府混亂,御家人武士不滿情緒日增。而且遭逢此次慘敗,鎌倉幕府的所在地也不復存在。

北條時宗的威信正降至最低點。龜山上皇認為幕府權威和實力已十分衰落,正是打倒幕府的良好時機。

不過這一切都要有強大的後盾來支援他來完成,他看中了大宋的潛力,所以,才交出三神器表示誠意,想利用大宋為他找回天皇早已經失去的權力。(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m,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

第一第一百一十七章 阿合馬之死

龜山父子二人送到西禪寺,由陸秀夫留下來暫時陪道。姜明就暫且告辭回到了太師府中,回來的途中琢磨著怎麼安置這一萬餘的日本人。

要是用好了,那倒是手裡的一把利刃,但是用不好,也可以傷到自己的身體,對於日本人,無論是現在還是在他經過的後世,都沒有太多的希望,無論是文壁等人怎麼把日本人的彬彬有禮說的天花亂墜。他始終都對其產生不了好感。

面對方才面色陰沉的後宇多天皇,也幸虧他只有十五歲,做不到像龜山上皇那樣胸有丘壑,不露聲色,才讓姜明看出一點點不對。

但是怎麼也想不出來是為了什麼,在他的印象中,日本所謂的天皇無一不是高傲自大而又狂妄的人。怎麼會這麼的委曲求全呢?

有些後悔在後世因為憤恨日本人的殘暴、沒有人性。所以對於日本的什麼都不加以注意,以至於現在無從依據,但是既然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回到了太師府中,一定要讓鴻兒找些全真子弟嚴密監測其的動向,好防患於未然。

以道家監測佛,呵呵,姜明想想都有些好笑,那全真弟子還能不拼命的去找對方的漏洞啊。那也沒有辦法,誰讓歷代日本天皇都信佛呢?

想通了這件事情,姜明索就將其拋在一邊了。現在整個南方的局勢都很微妙,在忽必烈將人分四等之後,所有在江南之人,除卻那些叛徒之外,都是最低等的那類人群,包括漢奸在內。你要是不改名換姓的話,你還是四等人,不能執掌兵權和重要的職位。

忽必烈的一招自己好像是聽過是應該早就有了啊,為什麼到現在才執行呢?想想就釋然了,應該是滅宋之後才執行的,現在大宋非但沒有被滅,反而佔有幾路之地雖不足於和元軍直接抗衡,但是隻要是團結,自保卻是有餘的。

不過現在忽必烈出這一招還真不怎麼明智,雖然強調了蒙古人的主要領導地位,提高了蒙古人的優越感,從而使一些蒙古人安穩下來不再反抗是卻讓江南之宋人都起了同仇敵愾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