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五章 面聖

書上說,世間事唯赤子心不可探也。一如此刻提著尚方寶劍“闖獄”的少年郎。

尚方,九卿少府之屬官也,作供御器物,故有斬馬劍,劍利可以斬馬也。

御用之器,臣庶不得私用。

也只能是楊守仁這般深得君王信任的大元帥,方能“先封尚方劍,按法誅奸贓”。

少年提劍不是殺人。

卻為救人。

不管是大華天啟十八年嶢山一役後北匈奴的“天啟西進”戰變,還是之後產生一系列蝴蝶效應的“永和東奔”的歷史事件,大量的流民難民湧入華國已是事實。

正如昨日楊慢慢與慕容垂雙雙倒地之際的垂死對話一樣,文化是華國民族認同的唯一標準——

不管你是來自哪裡。

不管你是什麼血統。

不管你講什麼語言。

只要你有華國文化素養。

那麼你便是華國的子民。

自大華永和元年起,整整二十年間陸陸續續已有百萬“外客”步入華國故土。

他們能不能理解並認同華國的這種文化認同感,這是一個很重大的問題。

而鮮卑國五皇子慕容垂也是其中之一。

所以他不能死。

入職庫部司書令史一年以來,十五歲的楊慢慢已然開始“位卑未敢忘憂國”。

不敢說能傳承父輩的榮光,至少也要做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地步。

這位出自帥府的少年郎想要去試一試,跟這些來自異國的遠朋們講一講華國幾千年來聖賢書上的道理。

此刻的天牢之中——

有三個地位尊貴的少年聚首。

小太子字湉龍,本名景珩,寓意春和景明、君子如珩。打小以來便以自己的毅桓哥哥馬首是瞻。

眼下見楊慢慢攜著寶劍想要提人,自然也是極力贊成。

金吾獄獄吏長劉驁有苦說不出。

哪怕換作其他任何的朝中重臣,自己也可有理有據阻攔一番。

奈何偏偏是帥府這位,一點沒轍。

大元帥本就是歷朝超一品軍侯大將軍之上的追封官職,光是這頭銜便是橫在獄吏長心頭的一座大山,直壓得喘不過氣來。

加上那少年手裡的尚方寶劍。

見劍如面聖。

上打君不正。

下斬臣不忠。

這他孃的還怎麼勸阻?

更有甚者,要是那少年氣盛一時興起拿劍砍了自己,難不成奢求皇帝讓這軍神唯一的子嗣為自己賠命?

……

華宮,御書房。

華帝張宣仁在書桌旁小憩打盹兒。

桌案前候著兩人。

御史大夫,秦漢。

華國太尉,魏晉。

一炷香後,華帝睜眼。

“哦對了,大元帥近日呈上的邊關軍報,太尉魏大人可有閱目?”

這太尉一職金印紫綬,在前朝夏國本是天下正一品的武官之首,但到了華國則是帶有虛位性質,大致是有事則置,事畢則省。

到了現如今聖上親政後有了改觀,因為華國出現了“神”一樣的男子:上一任太尉楊守仁在職時便沿襲恢復了夏制的軍隊實權。

等到魏晉好不容易步步青雲攀上太尉之職時,朝廷卻又破例新封了前所未有的大元帥之位,太尉一職自又成了昨日黃花。

相較於御史大人的相貌古野,太尉魏晉卻是生得白麵乾淨,徒留一須美髯。

“回陛下,大元帥當年在羯族賬廷設下的’黃雀’回探,羯族之雄石勒設下君子營後,已然離開了南匈奴部落的冒頓單于。”

太尉魏晉雖然沒甚實權,有些鬱郁不得志,但是對那華國軍伍第一人確是發自肺腑地佩服:

在北方的大草原上,鮮卑國放棄國都後燕後全軍西下與北匈奴和氐國匯合促成嶢山一役,兵敗後的慕容皩逃至羌國邊境,迫於生存法則與那羌人免不了一場兵戈。

而亡國的羯族大酋帥石勒,被迫捲入南匈奴冒頓單于和氐國符堅之間的紛爭舉棋不定:石勒與符堅少時乃是羊左之交,羯國滅亡之際卻是投靠了冒頓單于麾下。

由此看來——

實力最弱、亡國的羯人石勒身邊,最易安插間諜校事。並且只要掌控羯人情報,便可知南匈奴與氐國的對峙局勢。

此二者一旦失衡,捲土重歸的阿拉提單于便有可能一統匈奴,鮮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