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03部分

曰不如此無法養家也。然而大多數官員並沒有貪贓枉法的機會,生活極為寒酸,甚至要妻兒做工貼補家用。這就造成了一種怪現象,只有敢下黑手者才能過上好日子,越是清廉自守者,就越發清苦難捱。遂使貪汙受賄為正途,使清廉自守為無能。長此以往,風氣大壞,傳之地方,則百姓亦深受其苦也。

皇帝看後,深以為然,命內閣主持廷推商議為官員加俸。經過激烈的辯論後,直接加俸的方案被否決,因為那有違祖制。取而代之的,是以‘職務津貼’的形式貼補官員的生活,每年的元旦、清明、端午、中秋、重陽、乾元六個節日發放。而且這筆資金並不從兩京十三省的賦稅中支出,而是由朝廷在安南和呂宋的收益發放……這筆錢,原先是給隆慶皇帝花差的,現在皇帝還小用不著,就先給他的大臣們解燃眉之急了。

對於這種慨他人之慷,又能賺得好名聲的事兒,大臣們自然是無不應允,於是從這一年的重陽節開始,在京官員便享受起了比俸祿還高的津貼——收入增幅最大的,是六科以及都察院的御史,他們除了與同僚相同的職務津貼外,還享受所謂的‘廉政津貼’,亂七八糟加起來,一名七品給事中拿到的薪俸,已經與三品官持平了。至少能保證其無需任何接濟,便可衣食無憂,全家也能過上比較體面的生活了。

對於這次加薪,沈默對外的說法,自然是‘高薪養廉’,並且還煞有介事的重申,從此之後貪汙將不會被姑息……但來自五百年後的首輔大人,十分清楚人的貪念是得寸進尺的,沒有嚴格的監管,再高的薪俸也養不出廉政,所以他並未對此抱多少希望。

他的目地只有一個,說白了就是邀買人心!

作為一名在軍政地方都多年任職,並且比尋常人多了五百年見識的首輔,沈默對如何推動這個龐大帝國有清醒的認識——一項政策能否付諸實施,實施後或成或敗,全靠看它能否得到大部分文官的支援,否則理論上再完美,仍不過是空中樓閣。

全國兩京十三省,近兩億人口,幾百萬士紳鄉宦,卻只有兩萬名官員。對於兩億黎民百姓,他們的力量自然是最大的,想要推翻一個王朝,少不了他們出力。但農民的要求又是最低的,他們不在乎誰當皇帝,朝局如何,只要有口飯吃、能活下去了,就不會起來造反,更不可能支援任何變化。所以在能活下去的時候,他們是被統治者,不讀書,不明理,與統治者缺乏共同語言,合作也無從談起。

和各地士紳合作,也不會收到很大的效果,因為他們的分佈地區過廣,區域性利害不同,註定了無法協調。

剩下唯一可行的,就是與全體文官的合作,這樣的好處顯而易見。首先,他們是這個國家的統治階層,如果沒有取得他們的同意,辦任何事情都將此路不通;而且,作為接受同樣教育,同樣出身的一群人,只要沈默不表現出獨裁的傾向,不侵害到他們的利益,他們便會認同他,支援他;第三點也十分重要,這個階層的人數最少,是兩億人、幾百萬人收買起來簡單,還是兩萬人收買起來簡單,這筆賬很好算。

所以沈默看準了一切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全體文官的互相合作,互相信賴,以致於精誠團結,眾志成城。

有道是得人心者得天下,到底是要得到那些人的心,這一點沒搞明白,一切都是瞎搞。

第八八三章 流年(下)

此外翻遍史書,在隆慶六年下半年,就只有上仁聖皇太后、慈聖皇太后尊號,葬大行皇帝於大峪嶺幾件事情,其餘一切都按部就班,與人們所預想的大相徑庭。

本來在朝野看來,新朝的大政方針既經發表,中樞人選也分別確定,沈閣老必然會銳意進取,想有一番作為,大家也做好了被蹂躪的準備。然而出乎人們意料的是,年輕的首輔大人,似乎缺乏創造新場面的興趣,一切都遵循著原先的政策方針。

這不只是人們的猜測,甚至沈默本人也在不同場合數度表示說:‘僕代高閣老為首揆,一切只是人事的變動,不是政策的變動。’所以高拱時期的一切政策要繼續執行,最多隻會根據實際情況微調。

在私下裡,他對身邊人解釋說,當初高閣老制定隆慶新政時,自己全程參與,可以說,自己所有的心血都浸在其中,所以雖然新鄭公去國,我還是要堅持執行下去。他的這一態度,也得到了朝野的贊同,因為由高拱主導的隆慶新政,雖然只有短短四年時間,但效果極好,他不為了凸視訊記憶體在感而折騰,本身就是老成沉穩的表現。

轉過年來,改元萬曆,正月庚子沈默以皇帝的名義宣佈,在全國範圍推行條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