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高順本人則早已率部向青州首府平原郡挺進。
勝利來得如此之快,如此之輕鬆,讓以前出征一直險勝的蔡吉多少有些激動。此次青州之戰蔡吉部僅有百餘傷亡,且多數是由顏良造成。相比之前動輒一戰上千的傷亡,這點損失堪比零傷亡。考慮到顏良之死對袁紹部造成的沉重打擊,蔡吉決定將這一優勢進一步擴大化。卻見她揮手向下屬示意道,“將顏良首級用錦匣裝了,給袁紹送去。”
“喏。”隨著下屬將顏良的首級帶走醃製,蔡吉向此戰的功臣趙雲與賈詡報以滿是讚美之意的會心一笑。是的,此番能一戰斬顏良,趙雲無愧為首功之臣。可若是沒有賈詡一番精心佈置,就算趙雲再武勇也不可能贏得如此漂亮。
當初在得知袁紹派顏良坐鎮之後,蔡吉好是緊張了一番。雖說顏良在原有的歷史上被關羽刺於亂軍之中,似乎在官渡之戰中沒什麼表現。可他終究是袁紹麾下的第一猛將,再怎麼也比袁譚那草包要強。然而賈詡卻一針見血地指出顏良不過一介武夫根本不足為懼。
賈詡這話並非單純地打嘴炮。針對顏良的脾性,他建議蔡吉先放顏良過濰水,再遣一部兵馬佯裝渡河。顏良為保補給。必會率部北下阻截。屆時蔡吉只需派一隊精銳在半道伏擊便可。事實也果如賈詡算計的那般,就在這看似簡單的一放一引之間,顏良被一隻無形的手牽入了賈詡設下的陷阱之中,最終被趙雲斬於馬下。對於這兩位功臣蔡吉自然是要有所表示的。
“此番斬顏良收北海,全仗子龍將軍武勇。文何公妙算。還望二位再接再力,助孤早日擊敗袁紹。”言罷蔡吉命人向趙雲與賈詡送上了事先準備好的賞賜。
趙雲得到是十根金條以及一匹來自西域的汗血寶馬。這馬本是匈奴馬販王翰送給蔡吉的訂婚賀禮。但蔡吉覺得如此寶駒跟著自己在後方遊蕩實在是暴臻天物,曹丕太小也降不住這馬。唯有趙雲這等絕世猛將方配得上如此寶馬。賈詡得到的是一小袋龍眼大小的珍珠和一套精裝《呂氏春秋》。
賈詡這位老夫子面不改色地收下了賞賜,並對蔡吉表示感謝。反倒是趙雲面對如此豐厚的賞賜顯得有些不知所措,甚至進而推辭道,“主上所賜太過豐厚。雲不敢受此厚禮。”
趙雲的反應讓蔡吉在覺得有趣之餘也頗為感動。這種忠厚的品質在後世已難尋覓。不過蔡吉給予趙雲豐厚的賞賜,可並不止是在獎勵他的功績。在心中組織了一番說辭之後。蔡吉鄭重其事地向趙雲勸說道,“孤已禁止麾下兵馬行劫掠之事,若不能做到論功行賞,則將士必會排斥軍紀,進而軍心大亂。為了軍紀與軍心,還請子龍將軍收下賞賜。”
蔡吉既然將賞賜之事上升到了軍紀與軍心的層面,趙雲自然是無法再做推辭。而一旁的賈詡與曹丕都不約而同地都將目光投向了蔡吉。賈詡的眼中帶著讚賞。曹丕的眼中更多的則是若有所思。蔡吉並不在意他人如何看待她的慷慨大方。在蔡吉看來一個大方的主上,總比一個小氣的主上討人喜歡。
論功行賞之後。蔡吉又將注意力轉到了目前的戰局上。斬顏良讓蔡吉見識了什麼是行雲流水般的戰術,同時亦激起了她對戰爭的興趣。不可否認,戰爭也是一門藝術。撇去死亡、破壞等負面因素。由靈感與天賦澆灌出的經典戰例是令人賞心悅目的。而此刻蔡吉最感興趣的是賈詡接下來又會有怎樣令人讚歎的戰術使出。卻見她饒有興致地向賈詡詢問道:“文和公的妙策,令孤兵不血刃拿下北海。不知公對取青州又何計謀?”
“令主上拿下北海的是蔡軍將士。老夫不過是順勢為主上拿了個主意而已。”賈詡謙遜地拱手道。
“文和公過謙也。”蔡吉擺了擺手說道,“孤征戰多年從未像今日這般暢快,難道不是公所出妙計之故?”
哪知賈詡卻捻鬚回應說,“老夫運籌帷幄多年,也從未似在齊侯麾下這般順手。”
蔡吉不知賈詡的話是出於真心。還是隻是奉承。只得回應說,“文和公過獎。還請公賜教一二。”
其實蔡吉並不知曉。賈詡這次確實沒有敷衍她。正如好的軟體必須由過硬的硬體來支援一樣。賈詡雖智冠天下,但之前所輔佐的李催、張繡都是些目光短淺之輩,他們的兵馬雖彪悍卻大多缺乏紀律。在這些人手下供職的賈詡根本沒法盡情發揮才華,只能一次又一次依靠智謀保命而已。反觀蔡吉在擁有遠大志向之餘,也能踏踏實實經營地盤。麾下的太史慈又是練兵能手。歷經六年的潛心準備,終於打造出了而今紀律嚴明的蔡家軍。有如此強軍在握,又深受主上信任,賈詡想用得不順手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