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的名字?
而且神父還說,教會會將每一期《聖光報》收錄入檔。只要教會存在一天,刊登著他先進事蹟和大名的第三期《聖光報》就會存放在教堂裡安全的地方。等到百年之後,甚至千年之後,汪財主後代的後代的後代,到那時教堂裡去,隨時可以把這第三期報紙借來,在第二版上看到祖先的事蹟,感受家族的榮光。
一聽這話,汪綏的興奮之情難以言喻。人過留聲雁過留名,還有什麼比自己的豐功偉績千古流芳更讓人激動呢?
在興奮的同時,登報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
人多多少少都是有仇富心理的。所以過去,很多貧苦人家看他老汪家日子過得好,心裡就不平衡,看他的眼神不由自主透著幾分敵意,那些僱來的長工私底下也沒少說他的壞話。
自從自從他的名字見報之後,村裡的百姓看他的眼神明顯不一樣了。敵意瞬間不見了,而是轉為了發自內心的溫和。在路上見到他非但不躲了,還主動迎上前來打招呼,“嘿,汪大善人吃了嗎?”
人或多或少都是有虛榮心的。一聽左鄰右舍稱呼自己“大善人”,汪綏頓覺倍兒有面子,那滋味別提多痛快了。
為了繼續維繫善人的稱號,同時也為了自己的大名能再一次登載在報紙之上,汪財主拼了命的做慈善、辦好事。
無獨有偶,除汪綏財主以外,其他榮登報刊的地方鄉紳富賈如汪綏一般也在自家地頭上一個接著一個的完成著自己的善舉。沒有上過報的鄉紳富賈則想方設法向著登報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