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部分

著名畫作修復家阿爾菲奧?德爾?塞拉在畫的周圍來回轉悠,心裡打算著下一步怎麼做。這是修補過程的開始階段,關於這件事的爭議導致了修復工作的中斷。塞拉六十出頭,皮斯托亞人,他身體粗壯,頭上白髮修剪整齊,身上穿著短袖襯衫。他長得像個工匠,他也喜歡別人這樣看待他。他修復過許多藝術家的作品,比如馬爾蒂尼、杜喬、契馬布埃、喬託、曼特尼亞、佩魯吉諾、拉菲爾和提香。塞拉近期剛剛修復的作品有波提切利的《維納斯的誕生》和列奧納多的《天使報喜》。他對此間關於《博士來拜》的爭議一笑置之,認為不管怎樣,爭議能使他花更多時間瞭解這幅畫。他說:“每一次修復都是對藝術品的一種詮釋。修復任何一幅畫都沒有機械的或通用的法則。修復者應該具備敏感、尊敬和知識,不斷向自己提問,這才是合格修復者應該具備的。”

我們蹲下身子,從下面審視畫板的背面。畫板是由10根互成直角的厚木板粘合而成。橫向的支架也許是在17世紀加上去的。木板的寬度幾乎相同,大約有9英寸寬,但一根窄一些的木板粘在左邊邊框上,大概是要將畫作增大,達到合同要求的尺寸。德爾?塞拉指出中間的木板有凸起,會導致顏料表面開裂。這個問題一方面是由於年代久遠和空氣溼度導致的,一方面是五百年前列奧納多對木頭選擇的結果。德爾?塞拉用圖表的形式向我解釋畫板選材的重要性。要製作畫板,要將樹幹的一部分垂直切下,該畫則是取自耐用的白楊木。切割的時候儘量靠近樹幹中心,因為樹木的年輪是左右對稱的;而在遠離樹中心的地方切下則要差一些。德爾?塞拉最近剛修復了《天使報喜》,他對列奧納多的《基督受洗》也很熟悉。這兩幅畫的畫板都處於極佳的狀況,因為兩幅作品都是在韋羅基奧的作坊裡完成,那裡用的都是高質量的材料。而《博士來拜》則是獨立創作的作品,創作的時候列奧納多還賒帳從僱主那裡買來穀物和酒,因此他選用較為廉價的切好的木頭應付差事。德爾?塞拉又補充道,在列奧納多之前,喬託的導師契馬布埃也這樣幹過,他用過“很薄的木板,這種木頭連木匠都會棄之不用”。簡而言之,他用的是“邊角料”。

《博士來拜》(3)

德爾?塞拉對這幅畫的態度非常地放鬆與隨便。我們談話的時候他的肘部雖沒有靠在畫板上,但總給人感覺他會這樣做。他用一團溼棉花,快速地擦拭一下畫右邊一小塊地方,那裡本來模糊的一頭牛和一頭驢的頭部頓時變得清晰起來,兩個腦袋就這麼容易找到了。

在隨後幾個月裡,修復的事情愈加複雜起來。2001年末,烏菲奇美術館決定委託藝術品診斷專家毛裡齊奧?塞拉西尼對這幅畫進行技術檢測。經過幾個月的辛苦分析之後,塞拉西尼得出了具有轟動效應的結論:《博士來拜》上幾處後來加上去的紅褐色的部分不是出自列奧納多之手。這一結論來自顯微鏡對細小的顏料樣品的橫截面進行分析的結果,樣品取自顏料表面上只有百萬分之一米厚的神秘一層。幾乎在他觀察的每一個橫截面上,他發現最上面一層的褐色顏料已經滲入下面單色那一層。在塗上褐色顏料的時候,原有的顏料表面已經出現許多裂縫,裂縫大得足以使褐色的溼顏料滲入其中。塞拉西尼認為問題的關鍵在於,只有相當長一段時間之後,也許五十年到一百年之後,顏料表面才會出現裂紋。因此,最上面一層顏料是在列奧納多死後由一不知名的藝術家所塗,這位無名氏是按照當時修飾畫作的標準操作的。

自塞拉西尼推出他的證據之日起,他的解釋就一直受到人們的質疑。而面對新一輪的爭議,烏菲奇美術館明智地悄悄將修復工作擱在一邊。《博士來拜》如今再一次被掛在烏菲奇美術館的列奧納多展廳中。儘管爭議仍在繼續,但畫上的汙垢和神秘都還是老樣子。

列奧納多在佛羅倫薩創作的這幅未完成的傑作使人們更深刻地領悟到他的心理、他的工作方式、他對基督教各種象徵和佛羅倫薩傳統意象的處理手法,以及他對力本論和漩渦運動的非凡的感受力。除此之外,該畫還有其他資訊要告訴我們:在畫的最右邊站著一位穿著長袍的高大年輕人,幾乎可以肯定他就是29歲左右時的列奧納多的自畫像。

文藝復興時期的自畫像的問題十分複雜,因為視覺形象不一定準確,但我們知道15世紀的義大利藝術家常會在畫群體像時加入自畫像,一般是將作者本人畫成向畫外看的樣子,表明自己在他所創作的虛構場景與觀者的真實世界之間起到中間人的作用。在一些作品中,很容易就能找到作者的自畫像,比如戈佐利的《博士之旅》,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