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河南府分擔一下。
原本河南也有兩路義軍來過,奈何已經被新軍消滅,又或者遠遠遁去,所以相對別的地方河南反而寧靜許多。故而這裡不僅僅是要稍微支援盧象昇的軍需補給,甚至還有補充一些張弘武和洪承疇的補給。
大明的朝廷窮,窮得皇帝即位那麼久了都沒有更換過龍袍。奈何皇帝正在長身子的時候,這幾年龍袍已經顯得窄了,看來不稍微換一身都不行了,可見崇禎又得心痛很久。至於地方的軍務開銷,他卻是真的一分錢都擠不出來了,只能夠讓地方最大限度的分攤一些。
三路大軍,扣除張弘武一直駐紮在山西防備秦軍以外,洪承疇和盧象昇一直都在全國各地剿滅流寇。
原本若是再努力個半年,流寇也就徹底沒有了,休養一年多,完全可以針對秦軍發動一場國戰。到時候憑著大明的財力和國力,動員百萬大軍直接殺入陝西,哪怕秦軍火器犀利,也不得不束手就擒!
至少,洪承疇和盧象昇偶爾聚會的時候,都是那麼提及的。
只可惜如今皇帝因為錢袋子的問題,不顧輕重的要對陝西用兵,若是抗旨不遵……兩人還真做不出來。哪怕是洪承疇,也是被後金俘虜之後,暗示了好半天功夫,得到黃臺吉的禮賢下士這才順著臺階投降的。若是黃臺吉拿著刀指著他的脖子逼迫他投降,只怕為了所謂的氣節和所謂的清名,這位或許還真的不會投降。
兩人裡面,盧象昇忠於大明,洪承疇此刻自然也是忠於大明的,既然皇帝下達了旨意,不管心中覺得多麼可惜,也不得不放棄對流寇的追捕,全心全意投入到對陝西的戰鬥之中。
其結果,就是流寇得到了喘息,不過為了進一步獲得休養生息的機會,曹操羅汝才、新闖王李自成、老回回馬守應等巨寇,紛紛上表納降,朝廷為了穩住他們,也同意了他們的降表。
本來投降書上來,洪承疇是打算讓他們當攻打陝西的炮灰。只是他們多番推脫,用各種理由不聽調配,洪承疇和盧象昇就反應過來,這些都是聽宣不聽調的主。說是投降,還不如說是打著投降的名義割據一方。
然而當前最重要的,是對陝西的攻略,故而對於這幫傢伙的敷衍,也只能預設了。
一番集結調配,轉眼也到了六月份。
他們卻是不知道,在得到大明要對陝西用兵的那一天,整個陝西已經迅速運轉起來,不過半個月已經調配好了六萬士卒,分成兩個部分迎接來自太原府和開封府的明軍。至於平陽府那邊,只需要去一個信使就可以了。
集結完畢,眼看對方依然在慢吞吞的集結,李定國甚至都有直接主動出擊給對方一個措手不及算了。只是覺得主動出擊的效果不如以逸待勞划算,只能乖乖在集結地點進行最後的磨合。說到底,這不是他們習慣的部隊,那些部隊此刻還在四川保寧府,對於這些新兵,他們要駕馭得順利,還需要慢慢的磨合。
磨合了不知道多久,別說李定國,就算是曹變蛟都有了殺出去的心思。
好歹,終於等到了敵軍集結的日子,曹變蛟得到情報之後,都不由得吐槽:就這速度,不亡國都難了。
同一時間,洪承疇也是剛到太原府,被告知張弘武前來拜訪,自然是不敢怠慢。此前他剛來到這裡,已經隱隱知道一個訊息,那就是張弘武仗著手中有人,而且在大量金錢開路之下,已經成為平陽府,甚至包括太原府的太上皇。在山西,皇帝的命令都未必有張弘武的一道軍令有用。
洪承疇對這種情況很不滿,但是他也知道如今大明正是多事之秋,只要張弘武還是大明的軍人,還肩負著保家衛國的責任,那麼他的私人行為就不得不預設,否則把他推到秦軍那邊,真正虧本的只能是大明。
至於他的這種行為,等到天下平定,會好好算賬的。
大明沒有一個擁兵自重,或者掌握絕對兵權的武將,是能夠善終的,這個傳統可以追溯到太祖皇帝那一代。
“洪總督,初次見面!”張弘武在親兵的引領下,來到了洪承疇的面前。
此刻的洪承疇,身負三省總督職位,總管山東、北直隸和河南三個地方的剿匪工作。就品階來說,比張弘武還要高得多。只是這裡是山西,乃是崇禎明確劃給張弘武負責守衛的地方,在這裡他這個三省總督實際的權力其實還比不上張弘武這個參將。
洪承疇也不是一個死板的人,他很清楚當前自己的立場和身份,索性也沒有拿捏什麼官位。
“張老弟不需要如此,如今我等集結在這裡,共同征討陝西逆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