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禮遇,李雋說的是:“大師本是大理國主,大理國雖敗,大理臣民尚在,只要大師願意。 仍可奮發有為,大師緣何看破紅塵,出家為僧?”心裡想地是:“金大俠在他的武俠小說裡把大理亡國之君段興智塑造成絕頂高手,佛號一燈大師,真是有先見之明,我在這個世界遇到地大理國主竟然應驗了他的預言。 真的出家為僧,還取了一燈的佛號,真是讓人想不到。 要是金大俠知道了,會做何感想呢?”
這個老和尚不是別人,正是大理的亡國之君段興智,二十年前忽必烈遠征大理時,他一開始表現得還是不錯,拒絕投降,準備迎戰。 然而,大理的國力畢竟太弱。 不是蒙古人的對手。 很快就敗於忽必烈之手,他也投降了蒙古人。 帶領兩萬大理軍隊為前導,把那些還在抵抗地大理軍隊或擊敗或招降,讓蒙古人迅速控制了大理。
事後,蒙古人對他的回報就是把他押往大都,他的命運已經被註定,就是成為階下囚。 讓他感到意外的是,高祥設計把他救了出來,才能苟活至今。
世事變幻,讓人捉摸不透,亡國之君還能有什麼好說的?幾經劇變,終於消磨了他的雄心壯志,出家為僧,以度餘生。
一燈佛號顧名思義就是青燈古佛,孤燈隻影伴於佛前,很有蕭索之意。 然而,在金大俠的筆下,那個絕頂高手縱橫天下少有敵手,度化世人是何等的英風豪氣,這個一燈卻是苟延殘喘,毫無英氣可言,兩者相差何其大也!由不得李雋不生出“此一燈非一燈”地感慨。
“皇上垂詢,貧衲不敢不言。 ”一燈大師開場白一說完,道:“皇上所言不無道理,然大理國破,不少百姓仍在抵抗,老衲一時之誤竟然沒有和百姓站到一起,做了一些大不義之事,愧對列祖列宗,愧對百姓,無心王霸雄圖,只想安度殘生。 ”
他投靠了蒙古人,雙手沾滿了大理百姓的鮮血,使得他在大理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大為降低,他就是想反抗已經不可得了。
這話表面上沒什麼問題,實質上是典型的不抵抗主義,李雋聽在耳裡,在心裡很是不敢苟同,心裡想道:“別的不說,一聽你這話就知道你是一個心性不堅這人,心性不堅則不堪為君,大理有你這樣的國主不亡就沒有天理了。 ”嘴上卻安慰他道:“佛本無界,大師妙悟佛法,皈依佛祖,實是可喜可賀之事,還請大師多所努力,宏揚佛法,度化世人。 ”
李雋是個不信佛,不拜老子地無教派主義者,根本就不相信佛法真能救人之說,如此說只不過是客套話,寬慰一下段興智而已。
段興智為君時暗示不明,權臣當道,把持朝綱,投敵後屈膝苟活,出家後深山隱居,可以說命途多舛,無情的人生已經擊垮了他最後一點信心,一副蕭索之態,道:“劫後餘生,不敢再有度化世人之念,貧衲別無所求,只求皇上看在貧衲曾經為君的份上,賞老衲一片淨土,了此殘生。 ”
這話說得讓人聽著就很刺耳,堂堂一國之主即使是死也要死得轟轟烈烈,才當得起那句老話“生當為人傑。 死亦為鬼雄”。 如此低聲下氣地乞求休養之地,也只有他這種人才說得出口,要是換個人的話,即使是死也不會如此說。
“有為之君,觀其行,多堅強事;察其言,振聲擲地。 鏗鏘有力!審其臣,多為奮發之士!你如此頹廢。 如此怕死,大理國有你這樣地國主真是蒼天無眼,讓老百姓徒遭刀兵之災,無辜送了性命。 不過,這也好,我倒是省了不少手腳,免得有人打著你的旗號要求復國。 有礙國家大一統大業。 ”李雋在心裡對段興智大加誹議,道:“大師心向佛祖,急於佛事,朕豈有不成全之理。 棲霞寺主持明霞大師長年奔走在外,無暇主理寺中事務,就有勞大師了,大師就到棲霞寺做主持吧。 ”
段興智的表現的確讓人無語,李雋壓根就看不起他。 才用很少使用的“朕”字。
“棲霞名寺,貧衲本無奢望,既是皇上賜予,老衲不敢不受。 ”段興智暗中鬆口氣,不無喜色地謝恩,道:“謝皇上。 ”
在這種情況下。 應該是先說“謝皇上”,再說後面的話,他顛倒過來,不是因為他不在乎這個賜予,而是很在乎,心中一高興就把話說顛倒了。
“在你無以為君之才以外還要加上貪生怕死四字評語。 不過也好,你安安心心在棲霞寺度你地餘生,就不會來添亂,免得到時我給你一刀,殺了你。 ”李雋在心裡點評段興智。 問道:“大師以為朝廷對大理該當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