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來到在巴黎後,鄭毓秀取洋名蘇梅,進入法國巴黎大學的前身索邦大學攻讀法學專業。學習期間,鄭毓秀依舊忙於社交界,是巴黎華人女性的傑出代表。經過3年的刻苦攻讀,她於1917年以優異的成績獲得巴黎大學法學碩士學位,並且繼續攻讀博士學位。這期間,她愛上了民國時期的名人王寵惠。王寵惠獲耶魯大學博士學位,曾兩度出任海牙國際法庭法官,任過外交部長、國務總理等職位。無奈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終於未成姻緣。

在求學期間,她加入了法國法律協會,是該學會的第一位中國人。鄭毓秀不但聰明好學,為人熱情,且性格溫和,風度優雅,能言善辯,能說一口流利的法語。有一次,在法國大學成立中法協會時,她登臺演說,面對數千聽眾,用慷慨激昂的語氣,宣揚中華民族燦爛的古代文化,以及愛和平、重信義的傳統美德,使聽眾耳目一新。之後,歐洲各國文人、政府都向她瞭解中國的真相,鄭毓秀也因此聞名巴黎,在留法的學生中可算得上一個佼佼者。

1918年,鄭毓秀受南方軍政府吳玉章主持的外交委員會的委派,在法國進行國民外交工作。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在法國巴黎凡爾賽宮召開“巴黎和會”,中國作為戰勝國,也派代表出席了和會。鄭毓秀因精通英、法兩語,被任命為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成員,擔任聯絡和翻譯工作。鄭毓秀當時還是留法學生組織的重要領袖,是組織留學生經常到中國代表團駐地遊行、請願,要求代表團拒絕簽字的主要負責人之一。

第四章 女中豪傑鄭毓秀傳(4)

和會期間,給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鄭毓秀一手導演的“玫瑰枝事件”。在西方列強操縱的巴黎和會上,相關條約不利於中國,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國內反帝反封建的五四運動。由於國內局勢緊張,人民要求拒約的壓力很大,北京政府便把簽字與否的責任推給中國出席巴黎和會的代表團團長、北京政府外交總長陸徵祥。這使陸左右為難,提出辭職又不準,便裝病躲進巴黎近郊的聖克盧德醫院。就在巴黎和會簽字的前一天晚上,即1919年6月27日晚上,300多名留法學生和華工包圍了中國首席代表陸徵祥的下榻地,要求他不要在和約上簽字。由於鄭毓秀出色的辯論和外交才能,她被推舉為代表與陸徵祥談判。而此時,陸徵祥已接到北京政府的示意,準備在和約上簽字。鄭毓秀急中生智,在花園裡折了一根玫瑰枝,藏在衣袖裡,頂住陸徵祥,聲色俱厲地說:“你要簽字,我這支槍可不會放過你。”受到驚嚇的陸徵祥不敢去凡爾賽宮簽字,由此保留了中國政府收回山東的權利。

後來,鄭毓秀還將這根玫瑰枝帶回祖國,在客廳裡懸掛多年。1924年,品學兼優的鄭毓秀終於取得巴黎大學法學博士學位,成為中國第一位女子獲此殊榮的人。

1920年,鄭毓秀應吳玉章邀請,從法國回國,赴四川宣傳男女平權,鼓勵女生出國留學。同年12月,鄭毓秀與張申府、蔡元培、陳大齊、劉清揚等同船去法國,鄭毓秀還親自帶了四川女生張振華等6人赴法,為她們籌措旅費,送至法國勤工儉學。1921年,中國到法國留學的學生已達1000多人,其中女生約30餘人。自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法國許多工廠停工,留學生找不到工作,生活十分清苦。當時,鄭毓秀結識了一位法國的美籍參議員格儒夫人,鄭毓秀請她在一段時間內援助中國留學生向警予等人的生活費。現在儲存的向警予烈士的書信中,有向警予1922年3月14日給中法協會的信,其中多處提到鄭毓秀在巴黎幫助她們解決困難的活動。

20世紀初,婚姻自由觀念開始抬頭,在新思想影響下,一些地區的婦女,特別是受過教育的女學生衝破舊風俗,自由擇偶,並在城市中舉行文明婚禮。為了能讓婚姻自由的觀念制度化,鄭毓秀在南京國民政府立法會中首次提議,將婦女婚姻自主權利寫進法律條文之中。1912年3月,唐群英、張漢英等成立神州女界參政同盟會,以實行男女平權,普及教育為宗旨,在各省建立了支部。五四以後,婦女參政再起波瀾。1919年,廣州軍政府外交部任命鄭毓秀為外交調查名譽會員,被稱為“中國女子參政之先例”。其他各省婦女參政運動也正如火如荼地開展。但是,當時社會輿論對婦女參政熱潮褒貶不一,多數人不支援女子參政,認為“不知法律,不知道德,不知名譽之人,使之參與國政,吾恐參政不已,必得以無窮希望,作非分之要求,名為二萬萬女子爭權,實為十數女子爭利,不幾貽民國之玷汙,而招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