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話說回來,董卓也有他自己的辦法,那就是婉言回絕張溫請他獨自領兵的任命,主動希望擔任一名參軍事。
藉口很簡單,他麾下的部隊隴西軍未到戰場,再者大戰將近,若是他擔任一軍的上將或會因為兵不識將、將不識兵而產生不利因素。
這種名正言順的藉口,張溫絲毫拿他沒有辦法。
於是乎,張溫最器重的兩員大將,皇甫嵩與董卓,分別前後在這場征戰中名正言順地開始“划水”,得知此事後,蕩寇將軍周慎更加嫉恨。
好在張溫身邊還有一員虎將孫堅,雖然同樣作為參軍事,雖然同樣也不支援蕩寇將軍主動出擊的計劃,但孫堅還是出於對張溫的知遇之恩,盡心盡力地輔助他。
孫堅的實力張溫是清楚的,畢竟孫堅不但協助過揚州刺史臧旻擊垮會稽反軍,在“黃禍”中擔任朱儁軍中軍司馬時亦大有作為,因此,他推薦孫堅擔任周慎的副職。畢竟張溫本人不怎麼擅於軍事,名義上他雖是主帥,但一切準備工作都是周慎在安排進行。
但問題是,蕩寇將軍周慎也不知是從哪裡得知孫堅亦不主張主動出擊,因此對他的態度也是十分冷淡。
周慎與韓遂的交鋒,其實就是胡刀戎騎與大漢騎軍的交鋒。前者的戰略方針很明確,就是依靠騎兵的騷擾、協助步兵打下一個個關鍵的駐點,也就是兵法中所說的爭奪“爭地”的戰爭,目的是為了日後的大戰創造有利的地利條件。
不可否認這是一個大漢將領們普遍使用的方案,但問題是,周慎憑什麼認為大漢騎兵能在與胡刀戎騎的比拼中獲得優勢?要知道北軍中最擅此類戰術的越騎營、長水營都被張煌打殘了,雖然三河騎兵也算是名聲赫赫,但是對上韓遂麾下胡騎兵與羌騎兵的混合隊伍,說實話皇甫嵩、董卓、孫堅以及張煌都不看好,誰叫如今的大漢騎兵普遍遜色羌、胡、烏桓、鮮卑等外族的騎兵。
果不其然,韓遂麾下士氣如虹、兵鋒正盛的羌、胡兩族騎兵展現出遭遇戰方面的恐怖實力,周慎非但沒有從韓遂手中順利奪回關鍵的山、谷、澗、壁等險要地勢,更是損失了七八千有餘的騎兵。
惱羞成怒的周慎豈會輕易向皇甫嵩、董卓等小輩承認自己的失敗,在消停了幾日後再次出擊。
因為他得知韓遂有一支運糧的軍隊從西涼來到美陽,因此想要截住這批糧食。
但遺憾的是,那竟是韓遂的詭計,他看穿了周慎迫切想要取得勝利的意圖,因此故意叫運糧的隊伍暴露在周慎麾下軍隊的斥候眼中,目的就是想要以這批軍糧為誘餌,釣周慎這條大魚。
在韓遂的重重埋伏下,蕩寇將軍周慎大敗而退,三萬軍隊竟險些全軍覆沒,只剩下寥寥數百人僥倖跟著他逃回美陽縣城。
這場酣暢淋漓的大敗傳到朝中,一直鼓譟著對張溫施壓,要求張溫儘快殺退羌兵、擒殺韓遂的朝中大佬們頓時鴉雀無聲,天子劉宏更是面如土色。
次日,政治立場中立的執金吾袁滂臨危受命,匹馬前往美陽,取代周慎擔任主帥張溫的副職。
對此,皇甫嵩、董卓以及張煌均表示喜聞樂見。(未完待續)
第一百九十八章 皇甫嵩:極具想象力的名將
袁滂,字公熙,陳郡袁氏族人。
起初乍一聽此人姓袁的時候,張煌不自覺地就有些反感,畢竟他曾經在雒陽時與袁術結怨,後者處心積慮想捉他下獄。
然而在經過董卓的介紹張煌這才驚訝地發現,袁滂與袁紹、袁術雖一樣姓袁,但他們卻並非親戚關係。
可能陳郡袁氏與汝南袁氏在數百上千年前同屬一支,但是繁衍生息到當今,兩支袁氏家族之間已無多大的瓜葛。
莫以為陳郡袁氏不如汝南袁氏,畢竟後者是東漢時期被譽為“四門三公”的大家族,自袁安一支擔任司徒起,他的兒子袁敞擔任司徒、孫子袁湯擔任太尉、曾孫袁逢擔任司空、袁隗為太傅,祖曾孫四代之間竟出了五位“三公”,名頭一時無兩,世間唯有華陰楊氏可以與其相提並論。(華陰楊氏就是楊賜、楊彪、楊修那一支,自西漢丞相楊敞起、其子楊秉、孫楊賜、重孫楊彪皆官職太尉,因此與汝南袁氏同樣冠名“四門三公”的美譽。可惜到楊修就被曹操給砍了。)
平心而論,汝南袁家在東漢末年的確是名聲遠播,門生故吏遍佈天下。但比起陳郡袁氏,到袁紹、袁術這一代就已步入滅亡的汝南袁氏就不夠看了。
陳郡袁氏的興旺,早在西漢初年便已開始,而陳郡袁氏的傳奇,則正是由張煌面前那位如今擔任執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