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有報天天讀》初創時期,這些都成了最有效的潤滑劑,每每讓陳保聰、何子傑一班人噴飯,靈感、創意似乎隨之而來。

事在人為。

楊錦麟的經歷,展現出的別樣精彩,為幾位土生土長的香港同事開啟了另一扇窗。工作中的磨合、碰撞,包括爭執,彼此之間由陌生而熟悉、由隔閡而默契,楊錦麟性格中的率真、仗義和執著,深深影響並帶動著一班年輕人。

置身香港,國際化的視野、香港媒體的包裝經驗,不帶任何條條框框限制和長官意志,陳保聰、何子傑終於漸入佳境,開始摸到門路,找到了感覺,他們用自己最嫻熟的方式包裝著《有報天天讀》這檔全新的欄目,包括對電視新人楊錦麟的包裝,香港同事們設計製作的螢幕樣式,點點滴滴的細節處理等等,都保證了節目國際化看點。

《有報天天讀》超乎常規,正在於它諸多偏門做法和不可複製。“ 融合”和“ 港味”,這是鳳凰既區別於香港也區別於內地電視臺的重要指標,它們被定義在節目許多的細節之中。

“ 融合”乃鳳凰利器之一。劉長樂有言,鳳凰所作所為不是破門,而是開窗。各種關係混雜、各種慾望張揚的時代,人本主義的鳳凰所提供的是一個充滿激情的專業平臺,《有報天天讀》亦無例外。

如同多個鳳凰叫好又叫座的欄目一樣,“有報天天讀”這個名稱是老闆起的,主持人也是他親自點將,節目內容和樣式是鳳凰創新理念的整合。前所未有的全新節目,“ 港味”成為重要的衡量標準,這不僅是因為節目包裝各環節都由鳳凰衛視的香港同事來完成,在內容選擇上,所尊崇的也是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廣泛的視野,以及鳳凰“ 標準”。

中西合璧,立足兩岸三地,立足全球華人的鳳凰理念,各司其職,又一專多能,靈活應對的操作方式,正是鳳凰衛視矢志向世界發出華人聲音的媒體理想,根植於鳳凰的每個人,楊錦麟和他的團隊之間真正體現了優勢互補。

鏡頭之四——大杯酒、大塊肉,葷素段子大快朵頤

香港社會等級森嚴。

表面看上去,人們彼此之間禮數週全,尤其是社交場合、職場上,相互之間,或不同階層、級職間的交往十分講究分寸,就算是同僚也都刻意保持一定距離,誰都不想被認為是愛佔別人便宜的人。總之,香港人絕少像內地人那樣喜歡有事沒事、嘻嘻哈哈地套近乎,或是公事私誼攪在一起,“ 打成一片”,以示親密。香港人信奉的是“ 一米線”,保持距離。

另一方面,不少港人對大陸人、對新移民,甚至同樣是新移民對更新一點的新新移民,心底裡明顯透著的一種瞧不起,“ 表哥”、“ 表姐”的稱呼專門就是給大陸人用的。視大陸人為“ 阿燦”,是一些香港人比較普遍、根深蒂固的心態。自1988年迄今,楊錦麟定居香港的時間已經不短,早已為香港永久居民,可是在不少香港人眼中,他依然是不折不扣的“ 大陸仔”。

對此,楊錦麟心知肚明。

生性桀驁,楊錦麟並不刻意地“ 與群眾打成一片”,一切順其自然。但有趣的是,無論幹什麼行當,走到哪裡,所到之處,楊錦麟都是交遊甚廣,人緣出奇地好,而且上上下下都好,從來不曾寂寞。褪不去的大陸背景、時代印痕,混跡鳳凰的“ 小兄弟”中間,楊錦麟倍感歲月的蹉跎;感懷生命,他抱定一種處驚不變的勇氣和豁達。

居港十數年,不斷的跳槽和角色變換,每一次楊錦麟都忘情地投入,眼下與電視的親密接觸,恰似一次生命不羈的勃發和突圍,迅速展現出一種忘我的狀態,由衷的、生命的快慰,使他猶如插上雙翅,盡傾性靈。

。 最好的txt下載網

2003年,春天的口水(7)

在香港同事們眼裡,楊先生做起事來,勤力、認真,不知疲倦,落手落腳(親力親為),更讓幾位拍檔舒服的是,楊錦麟充滿磁性的親和力讓他們無法抗拒。

《有報天天讀》節目基本形態雖然敲定了,但難題還是一個接著一個。思路枯竭,又是茫然一片,楊錦麟總是會有辦法使大家調整狀態,這位電視外行的插科打諢、“ 不正型”,常常不經意地帶給人一出出驚喜,讓人心悅誠服。

工作著是愉快的,何況是三個諸葛亮湊在一起。

搜腸刮肚的夜晚,三個男人,三張嘴都說累了,腦子、肚子空空如也。“ 空著肚子哪能有作為。我知道一家特棒的火鍋店,走,我請客!”有時,應對楊錦麟的性情大發,何子傑、陳保聰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