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年未滿纘母績,
闖關赴難不遲疑。
長江吹起進軍號,
四川百姓著戰袍。
這位軍人在現場默詠了一首題為《吊難妻烈士》。後來知道,這位軍人名叫鄧福謙,他的妻子就是在“11﹒27”大屠殺中遇難的女烈士鄧惠中。鄧福謙同時弔唁的還有他的兒子,一起與母親鄧惠中同時犧牲在渣滓洞的鄧誠……
真實的鄧惠中,與小說中的“雙槍老太婆”有相似之處,也有很大差異。她生前的一位女戰友的紀念文章中這樣描繪鄧惠中:
……我親自聽見,聽見那笑聲,那充滿了熱情與內容的笑聲,這笑聲讓敵人在發抖——“你這匪徒!你這兩腳獸,你除把我們的肉體弄成肉漿外,你還有什麼辦法?哼哈!我們的生命;我們的政治生命,已成長壯大了,將揚眉吐氣於世界!”——惠中同志,我聽見您響亮的笑了!我瞧見了您那豪俠的風度,剛毅的意志,對敵人威武不屈的精神。在很短的日子裡,曾因工作關係認識了您,您那和藹爽直的面貌,有著待人的高貴情感。您親熱的口吻中敘述著您的私生活給我,您的一對雙生寶寶,當時約有七歲樣子,是那樣可愛,可他們在你培養教育下,就當了宣傳工作的小英雄,打起金錢板來,神氣逼真、生龍活虎的跳躍在我們的隊伍中間,令我欣賞和羨慕不已。您告訴我,您的先生是如何到陝北,與他如何結的婚,在形式上雖然脫不了封建意味,但您們有了孩子以後的感情仍然深厚熾烈,精神上那麼富有!您有領導的天才,您幫助了無數的農民,為他們解決了多少不平的事,在現實生活中去幫助他們。您的散文投登各縣報館以表人民生活疾苦,講述您如何適應著舊的家庭生活。抗日的時候,您為出征軍人家屬講話,爭取優待權利,替他們寫信,同時又宣傳抗戰的意義,您動員了無數的農民,組織了他們。人們親切地稱呼您為“鄧二姑婆”。您吸收了不少的同志,您辦了一所私立小學,您救濟了不少的貧苦兒童,在生活上教育他們進步。您常愛寫詩,並用此形式改造環境!——天亮的前夕您竟犧牲了,死在這蔣匪特務們的手裡,他們恨不得把您整個家都要剷草除根,連您的孩子都不肯放手,您那可愛的孩子也與您一起遭害……這血債如何算得清!
另一位在“11·27”大屠殺中脫險的老同志則用另一種口吻評說鄧惠中:鄧惠中(女)老太婆,小腳,身體不好,老黨員,丈夫在解放區,兒子和他一道被捕,受過刑,在獄中表現好。在嶽武一帶作匪運,對當地武裝起義很有貢獻。
朱光璧,鄧惠中的地下黨上級領導和直接的單線聯絡人。他對鄧惠中是這樣介紹的:
鄧惠中,女,本名張惠中,嶽池縣人。她和她的愛人鄧福謙,次子鄧誠同志,在解放前已都是共產黨員。鄧福謙同志在1938年即到了解放區(延安),全國解放後,曾先後在武漢市、廣州市工作,1965年因病退休,1974年病故於嶽池縣。鄧誠同志於1949年11月27日在渣滓洞敵人大屠殺時英勇犧牲。
鄧惠中是在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她入黨後,經常在外地任教和深入農村發動群眾進行抗日。根據我所瞭解,凡是她任教的學校和工作過的地區,師生與農民對她的印象很好。她平時生活艱苦,同群眾的關係很密切,特別是同廣大農民和農村婦女打得攏來,沒有架子,很親近人,很多人都親切地稱呼她叫“老大姐”。她對工作認真負責,從不馬虎,雖然她是一個過去纏過腳的女同志,年齡又比較大了,但為了工作,不辭辛勞,常常步行三、四十里外去做群眾工作,從不叫一聲苦。鄧惠中同志對黨的工作,一貫積極。在她的直接培養教育下,曾介紹了七、八個婦女加入中國共產黨。她對黨忠誠,為人正派。對任何同志都是熱情關懷,特別是對上級領導同志既盡力保護其安全,更在生活上無微不至地照顧。真正是大公無私,真忱相待。她對自己的子女,既要求嚴格,又善於循循誘導。她的兩個兒子,為了黨的事業,一個流盡了自己的熱血;一個在工作臺中因積勞成疾,醫治無效而去世。兩個兒子後來都光榮地成為了烈士。她女兒叫鄧中芸,在她被捕的前一天被敵人抓去,後來轉移到合川集中營,由於平時接受她母親的革命氣節教育,因而被捕後,盡菅敵人用竹棍子夾在她的手指縫裡(當時只不過十四、五歲)使勁往一起擠,手指就好像斷了似的,痛得她鑽心,但鄧中芸始終堅貞不屈,一心想著決不能讓叔叔娘娘遭殃,決不能讓他(她)們受罪;一心想著叔叔嬢嬢這樣好的人,這樣的正直無私,就更加堅強,更加痛恨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