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志得意滿認為這是他目前這一生做得最有意義的一件事。任何事做得越早,越是能讓人記住,讓歷史記住。曹操“首倡義兵”,搶了第一份。曹操的這個倡議得到了天下英雄的響應,各路諸侯、豪傑紛紛起兵,舉起義旗,要討伐董卓,匡復漢室。
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遣、濟北相鮑信同時起兵,組成聯軍,並公推袁紹為盟主。這支軍隊由於駐地都在函谷關以東,因此就稱為“關東義軍”,也叫“關東聯軍”,簡稱“關東軍”。
提到這位渤海太守袁紹,曹智一時沒搞明白,袁紹怎麼成了渤海太守。那這段時間袁紹又在幹嘛呢?曹操向他解釋了這位關東盟主近期表現。
這還要從董卓進京開始說起,董卓進京以後就琢磨著換皇帝,他要廢掉皇帝劉辯,立陳留王劉協為帝,因此找袁紹商量。為什麼找袁紹商量呢,因為袁紹的叔叔是太傅,是“三公”之一。曹智的老爹曹嵩當時也是“三公”之一,是太尉,但在董卓進京以前,就被曹智綁回老家了。董卓進京時,何進已死,所以當時京城中就袁魁一位“三公”於是董卓就想讓袁紹傳話給他的叔叔,請他的叔叔出來支援一下他換皇帝這個事情。袁紹一聽眼珠子一轉,對這個董卓說:“那我回去跟叔叔說說”,然後就跑掉了。
袁紹逃出洛陽後,為了面子,就跟人吹噓,他是如何當場義正嚴辭的拒絕董卓,他罵董卓“這個皇帝怎麼能隨便換呢?皇帝就是你換的嗎?”董卓一聽勃然大怒,把刀唰的拔出來,就罵袁紹,“臭小子,豎子,天下的事難道不是我說了算嗎?你以為我董卓的刀不快嗎?”
董卓這麼一罵,袁紹不甘示弱,唰一把也把刀拔出來,一把橫過來橫在胸前,刀刃對外刀背對內,說:“天底下難道只有董大人的刀是快的嗎?”然後後退,退出會場,連夜逃出京城。
這是袁紹自己這麼說的,曹智才不信他有這個膽。不管怎樣,袁紹因為反對董卓這件事,而天下聞名。
袁紹從京城洛陽逃出來的時候,董卓準備是要追殺袁紹的,這個時候京城裡面有幾位名士跟袁紹關係很好,就去勸董卓。說大人不要這樣,這個袁紹他是個年輕人,他不懂事,他不識大體,一不小心得罪了您老人家他又害怕,他當然要跑嘛,他沒有別的意思,但是袁氏家族的“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您不如任命他做一個太守,他必然會感恩戴德,袁紹如果對董大人您感恩戴德,那麼太行山以東不都是閣下的了嗎?哎董卓說這有道理啊,好,就任命袁紹做渤海太守。
但董卓這土匪,哪能就這麼解氣。沒幾天,董卓就把袁紹的叔叔,太傅袁魁一家全給殺了。
袁紹逃出京城後,日子也不好過。袁紹首先逃到了冀州,冀州是韓馥的地盤。韓馥能當上冀州牧,就是靠袁紹家的關係爬上去的,袁紹想逃到這應該是安全的。沒想到這個韓馥也不是什麼好東西,一聽說袁紹來了,還被任命為渤海太守。韓馥馬上就緊張了,怎麼辦?是不是搶我地盤來了,韓馥馬上派兵把袁紹看管起來。
冀州牧韓馥,是個沒主意的人。正在這時,韓馥同時收到了曹操、橋瑁寫給他的信,信上大致說,曹操這邊已經準備起義兵,橋瑁也準備參加,大家聯合起來去對付董卓。信寫到韓馥這裡,韓馥居然拿出來問手下謀士,說:“你們看,這個董卓和曹操他們要打起來,我們是幫董卓呢?還是幫曹操?”他手下一個謀士叫做劉子惠的,馬上跳起來說:“我們起兵是為了國家,怎麼要問幫誰呢!”一句話說得這個韓馥滿臉通紅,說:“那為之奈何啊”,劉子惠就跟他出了個主意說:“按兵不動,兵者兇器也,不可為首。”他的意思是做人不要為天下先,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是先爛的,我們先看一看人家怎麼樣,人家動咱也動,人家不動咱也不動。看來這個劉子惠也不咋的,但這個話韓馥他聽進去了,因為韓馥他最怕的是丟地盤。韓馥的冀州這個地方是很富庶的,據說冀州現存的糧食足夠吃十年的,所以韓馥最怕人家來牆他的地盤,尤其怕袁紹。後來曹操也聽說了袁紹被韓馥軟禁著,多次斡旋,聯絡了孔伷、劉岱、王匡、橋瑁、鮑信說情,多次與張邈聯名書信給韓馥,直到最後“關東聯軍”成立,大家一致推舉袁紹為盟主,韓馥沒辦法才把袁紹放出來。
袁紹當上“關東盟軍”為了表示對曹操的感謝;第一件事就任命曹操為“奮武將軍”。
從逃出洛陽開始;曹操、曹智都成了通緝犯,也就沒了官職。現在這官職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