膛不穩的起伏。
梁大夫歲數大了,還有點耳背,姜知急急忙忙湊近他耳朵邊喊道:“梁爺爺,宋老師傷得很重,你趕緊幫她看看。”
宋允舒這才反應過來,姜知離開的這兩個小時根本沒有回家,而是幫她下山找大夫,看著姜知凍得通紅的臉,宋允舒眼眶一熱,心底一陣酸澀。
梁大夫檢查之後,才發現允舒的小腿脫臼,於是幫她恢復原位,又將破了皮的傷口進行了簡單的包紮。
老人家一邊幫允舒處理傷口,一邊絮絮叨叨,一邊感慨:“姜知這孩子啊,力氣大得不得了。”
“我這把老骨頭根本上不了山,幸虧家裡有輛腳踏車。”
宋允舒愣住:“她騎車載您過來的?”
老人搖搖頭,那山路太滑,“你也知道我腿腳不方便,姜知一路推著我上山的,路上啊還摔了兩跟頭,我這把老骨頭差點沒散架。”
一老一少就這麼“摸爬滾打”一路上了山,說多了一把辛酸淚,幸好梁大夫人比較瘦,要不然以姜知的小身板根本推不動那輛破舊腳踏車。
老人還在絮絮叨叨說著什麼,宋允舒眼眶酸脹,剛才腿那麼疼她都沒哭,這會溫熱的液體溢滿了眼眶。
因為路太遠,處理好允舒的傷以後,梁大夫便在附近的村委會住了一夜。
梁大夫走後,宋允舒才對姜知招招手,讓她過來。
宋允舒行動不便,她坐在床邊拿了張紙幫姜知擦掉額頭上的汗珠,說話時聲音也有些啞:“大晚上路那麼滑,你也敢下山?”
下山的路一點也不好走,尤其到了晚上,更沒有路燈,伸手不見五指。
姜知這會臉還是紅的,想到剛才一個人跑下山,她還是有些後怕的,小聲道:“我帶了手電筒。”
她沒敢說,回來的時候路太滑,摔了一跤以後,手電筒也摔壞了。
宋允舒沒再說話,將瘦削單薄的女孩抱進懷裡,摸摸她毛茸茸的小腦袋,心底酸澀又溫暖。
後來,宋允舒在家養傷的那段時間,姜知幾乎每天都會來她家,帶著各種各樣的吃的。
這件事被宋允舒一直放在心上,等姜知再去她家的時候,宋允舒送她一個質量非常好的手電筒。
遠在京都的宋允行聽聞這件事時,後怕之餘,還不忘打趣自己的姐姐:“你這可是鬼門關一日遊啊,幸好有個大力士為你保駕護航。”
電話那頭宋允行還在笑著安慰他,宋允舒卻不說話了,半晌,宋允行才在電話裡隱約聽到她低低的啜泣。
“允行,我想為了姜知留在這裡。”
“姜知現在失去了外婆,她一定需要我。”
宋允舒說得認真,宋允行靜靜聽著,沉默算是答應,沒有再阻止。
往事過去這麼多年,宋允舒每每想起,心頭都像籠罩著一層暖陽,總有一處地方是柔軟的。
…
晚上,姜知正在構思長篇新文,剛好收到長煙發來的訊息。
長煙:你最近是不是沒有關注雜誌社的最新訊息啊?你那篇短篇開始連載之後,讀者反響不錯,要不要再投幾篇試試?
看到編輯的訊息時,姜知激動得不行,順便將自己新寫好的一篇短篇發過去。
過了會,長煙才發來訊息。
長煙:“你是不是正在網上連載長篇啊?我在梧桐網站看到你的筆名了,江行應該就是你吧?”
姜知的筆名叫江行,短篇投稿以及網路連載的筆名都是這個,乍一聽像是男作者的名字,長煙看了她那本長篇,文風都差不多,所以猜測是她。
姜知連忙回她:我最近才開始更新,前幾天和網站簽了合同。
長煙:我看了你的新文前三章,感覺故事很新穎,如果你想出版,記得投稿給我。
姜知愣了愣,聽到長煙對她的長篇感興趣,有點受寵若驚,很快,長煙將長篇的稿費發給她看。看著上面的數字,姜知有些心動,要是真能過稿,說不定她第一學期的學費就可以自己交了。
流火雜誌社一直都跟梧桐文學城有合作,很多出版稿都是這個網站上作者寫的。
長煙又問了姜知關於她新文的主人公人設,姜知將大綱發給她,看得出長煙還算滿意,於是她將姜知拉進一個十人作者群。
長煙告訴她,這裡面的人都是她手下的作者,有幾個只走實體書出版,還有一個是梧桐網站上的大神級作者,長煙偷偷告訴姜知,這位神級作者非常高冷,平時都不怎麼搭理人,還有點高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