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4部分

立儒門,卻秉承“子不語怪力亂神”,他的弟子,不修神通,不練法力,以典籍傳承,卻完全走的與其他教派不一樣的傳承路線了。

就連洪荒世界中極為出名的文昌帝君師徒也被孔宣招攬到了荒古世界,成為了儒門的元老級弟子……

自從君子國等歸附軒轅之後,這些國度大約便慢慢消亡而歸於中土了,但亦有一些小國未曾融入中華,孔宣選擇的傳道之地,便在淑士國。

第六百七十五章 相似的文明

荒古世界在軒轅黃帝一統人族之前有無數小國,但在統一的過程中,諸如君子國等大部分都已經融入了人族之中。

淑士國便是少有的保持著自身獨立的邊緣小國,相比君子國人禮讓過度而顯出繁瑣,淑士國則更好的把握了禮樂的度。

淑士國人最重禮樂,在此前尤其重樂,認為禮是呆的,樂是活的;禮是機械的,樂是天趣的。一個人不習禮,固然不能自立,但專習禮,而不用樂去調和它,不但渣滓不能消融,就是連性情亦不能涵養,流弊甚大。因此淑士國在創立之初便注重樂教,而以禮輔之,便如同陶器,禮為模型,樂為文采光澤,禮樂相承,方才完整。淑士國,淑為禮陶樂淑之意,有承雲之樂,會八風之音,為圭水之曲,以召氣而生物。適值遇到地不愛寶,水中浮出許多金子來,那金子如萍藻一般的輕,拿來鑄成一鍾。用羽毛一拂,那聲音就達到百里之遙,取名叫浮金之鐘。又拿那浮金做成一磬,不加磨琢,天然可用,取名叫沉明之磐。拿這兩項鐘磬作成了五基六英之樂,則是淑士國禮樂之根本。

不過,自從孔宣到了淑士國之後,慢慢的闡述自身的仁與禮的思想,提出為政以德,禮為道德之規範,而仁則為最高的道德境界,禮為形式,仁為內容,又漸漸收顏回、子由、自貢、子路等弟子,號稱七十二賢人,漸漸在淑士國傳播自身儒門理念……

由於孔宣的存在,淑士國也和巨人國、小人國等一樣獨立於中土之外,自具風華。

……

而洪荒世界中,截教分裂固然影響極大,不過,對於某些存在而言,卻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元始天尊高坐玉虛宮中,看著下方噙著淡笑的楊戩,目光中充滿了欣慰,上一劫中,闡教幾乎遭到滅頂之災,對此,元始天尊深恨截教,甚至連福德真仙雲中子都因為巨大的打擊而失去了進取的動力,百萬年時間幾乎毫無寸進。

不過,楊戩倒是讓元始天尊感到意外的驚喜,百萬年前,楊戩踏入了荒古世界,百萬年後,楊戩卻已經逐漸的超越了曾經的玉鼎真人,幾乎逼近當初的五大最強者的境界,一下子讓青黃不接的闡教有了中流砥柱!

尤其是如今的楊戩,經過終北國一行後,已經褪去了殺道,摒棄了偏激的理念,迴歸了最本質的自我,讓元始天尊越看越滿意。

雖說元始天尊性格高傲,有著一些缺陷,但他對於自家弟子那真的是好的沒話說,昔年的玉鼎真人如此,如今的楊戩亦是如此,都屬於聽調不聽宣的刺頭,不過元始天尊卻絲毫不以為杵,反倒頗為支援,可以說,玉鼎真人能在闡教十二金仙中脫穎而出,元始天尊的包容有著極為關鍵的作用。

而如今,洪荒世界過去了百萬年,昔年的闡教十二金仙,在元始天尊落下面子干預下,人教封神臺中的觀音、普賢、文殊都已經脫劫,重歸元始門下,而黃龍真人也被元始天尊找了回來,加上雲中子、南極仙翁,共有六人,這百萬年之中,元始天尊又在諸天萬界挑選了五個天資卓越的收入門下,如今楊戩歸來,繼承玉鼎真人的位置,闡教十二金仙再度齊全了……

只可惜,楊戩對於副教主之位毫無興趣,而一時半會元始天尊竟找不到足以承擔闡教教務的高手,副教主之位依舊空缺著……

與闡教類似,西方教也在這百萬年中有了極大的恢復,接引道人真可謂有著大毅力、大理想之輩,百萬年中,至少有五十萬年在天地之間徒步行進,一縷一縷的收集昔年慘烈的大劫中化作飛灰的佛教信徒的殘魂,並且將其運用道果級法力重聚魂魄,投入輪迴,只可惜諸如彌勒等三千佛陀再也找不回來了……

後五十萬年,接引道人努力發展西方教,重新開闢西方極樂世界,不過依舊稱西方教,歸入道門之中,而佛教之名則不再出現。

接引道人還尋到了一個繼承了一部分準提道人能力的傢伙。話說當年逆斬道果之戰尾聲之時,準提道人雖然隕落了,可在臨死之前,依舊分出了一部分自己的能力,在三界中尋找到一個傳人,這個人,名為摩尼!